第六集 迁徙
在人类学史上,一个主流的声音认为,整个地球的人类是从非洲出发征服地球的。那个漫长的征途,研究者绘出了这样的岁月和地理上路径。大约十万年前到达了亚洲,又经过了六万年时间,遍布于欧洲各地。被整个今天人类和文明深刻记忆的是哥伦布那场著名的远航开启的欧洲向美洲的迁徙。这是奠定人类全球生存格局的最重要的一次迁徙。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移动和迁徙从来都是整个人类文明在地球开发中的永恒动力。以至于当互联网时代迎面而来的时候,学者们将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移民与五百多年前航海家哥伦布的那次远航相提并论。而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新的生活。
是的,一场超越过去人类经验的大迁徙开始了。
早在20多年前,美国IBM公司便开始了一次全新的探索。它成为最早倡导在家办公计划的全球性公司之一。这样的探索,是对工业时代人类普遍处境的一次突围。
庞大的工业组织,规定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命节奏。在确定的工作日,无论你居住远近,都要在确定的场所去度过确定的工作时间。这成为所有现代城市人和物质运动的铁律。这种力量在人类所有的大都市里都创造了一个词汇,叫高峰。当然,它也造就了工业时代的城市疾病,创造了伦敦曾经的别称“雾都”,北京令人伤感的新风景“雾霾”。
今天,IBM共达十二万八千员工开始回家上班,这是它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2011年,仅在美国,IBM的在家办公计划就节省了大约两千四百多万升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五万多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惠普,甚至联邦政府,都在探索弹性工作制的实施。在美国,不再拥挤在交通高峰,而回到家里工作的人群,已超过一千三百万,比1999年增长了44%。
互联网提供的自由空间,比IBM的世界要广阔得多,让人们不仅摆脱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人们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今天的美国,有一千六百万人成为更彻底的自由工作者。他们不再和某一个组织保持归属性的关系,他们为互联网带来的所有机会而工作。新工作就在案头的电脑上,就在掌中的手机里,就在行走的街头,就在被称为碎片化的所有缝隙中运行。
丹尼尔•平克为自己工作已经17年了。他在其畅销书《自由工作者的国度》里如此描绘:为自己工作的时代已经到来。
五十一岁的“酒窝妈咪”又一次前往摄影棚,她是一位即将退休的医院护士,因为朋友推荐,她来到了淘宝模特的聚光灯下。在淘宝网上,展示万千商品的模特们,已经创造了一个职业新名词“淘女郎”。在注册人数大三万七千多的淘女郎队伍中,近九成是兼职者,既来自全国各地,又来自千行百业。这些既不需要明确的上班时间,也不需要固定工作单位的平凡女性们2012年上半年,就创造了超过十一亿元的总收益。
人气高涨的淘女郎月入万元司空见惯,也让酒窝妈咪这样的中老年人有了改变生活的机会。
(镜头字幕:2013年3月 中国铁道部撤部改制 各地铁路职工前来合影留念)
几乎所有人直接或间接都会经历人生的重大事件,找到终身依赖的确定单位。在拥有十三亿五千万人口的中国,寻找理想的工作甚至获得工作机会,是无数家庭的一项工程。新时代伸出了奇妙之手,打开另一条通途,开拓出人们命运的另一片疆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山景城
Elance网站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十年中,它已为全球一百五十个国家的四百万在线工作者提供了工作申请,绵绵不绝的工作机会和全球拥有相应能力的人,在这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由对接。这里每年产生的一百二十万个工作机会,相当于2013年上海市新增就业岗位的两倍。
Elance提供的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中,还包含着一份属于全人类的新品质。过去的社会分配,往往是以国家为收益水平边界的。而全球人才与资源流动的过程,是一个不平衡的逆向流动,是优质人才向人才密集之地的流动。
地球并不是平的,研究南北、东西差异的学者们提供的数字,会描绘出一个山峰高耸、沟壑深陷的贫富差异图。这个疆界与制度,尤其与国家的边界休戚相关。当人类交流的格局改变之后,所有财富等级的沟壑,出现了填平它们的新希望。
“当你变得非常优秀,并由于出色的工作而树立起良好的名声,我们最终就会看到世界各地的工资都统一了。美国最棒的安卓开发员或许会和印度最好的安卓开发员挣同样数额的钱。”
于是,那些出行者可能不再需要出行了,他完全可以说着自己的乡音,守着自己的亲人,享受与他的能力相应的世界性分配。那些昔日渺小的个人,今天可以坐在家里的电脑前和全世界的人实现着协作和合力,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和竞争。智慧稀缺地带的智慧将不再飘散,财富稀薄地带的财富将减少流失。网络,可能给强者对弱者隐晦的掠夺套上人类温情的缰绳。
“2011年4月,北京地铁十号线往劲松方向,你在读Ayn Rand《The Fountainhead》,我在读Tony Biair的自传,我们聊了几句,你在金台夕照站下车,没有留下联系,我想认识你。”这是2011年4月的一个深夜,一个名为10号线金台夕照的博主发出的一条信息。在人类前辈的生命旅途中,有多少不可挽留的回眸一望泯灭在岁月的长河中。但这个手持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在留恋的惆怅中,便获得了与偶遇邂逅的可能。他发向网络之海的询问,迅速被网友转发达八千四百多条。99个小时之后,那本该在时光中远去的女孩含蓄地回应了。
今天,你与70亿同类中的任意一个他(她)距离究竟有多远?一个名为“六度空间”的理论给了我们超乎经验的答案。
人类第一个社交网络因此被命名为“六度空间”。曾经的百转千回,曾经的距离和场所消失了。轻轻一击,包括时间金钱在内的所有交往成本,全都变得忽略不计了。今天全球社交网络用户总数已超过十六亿。四分之一的人类奔忙于社交网站上,占有人们上网时间最多的社交网络正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让人们拥有了同一个地球社交圈。
来自全球八百六十个城市的七千九百万居民在豆瓣网上组成的兴趣小组达三十九万个。几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兴趣相投的人在各自的小组中结交朋友。从手工达人到密集物体恐惧症,各种各样共同趣味的人聚集成或常态、或奇特的,种类繁多的“趣缘群落”。
每一个过往岁月,具有社会经验的成人在他曾经依存的村庄、都市寻找到与自己特别兴趣一致的伙伴,那将是怎样一件艰难而让人兴奋的事情。满足人们特定兴趣的资源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是稀缺资源。今天不同了院墙街道、山川大海,甚至国界洲际,都不再是我们的束缚。在地球半径上充分链接的人们,不仅享受着兴趣伙伴的富足,还有人们构建终身的爱恋。在全国人口不到六千三百万的英国,有超过九百万人使用网络交友平台寻找爱情。
在东方中华,婚姻和家是所有价值最重要的基石,是中华民族所有家庭和亲近人群的公共工程。
北京中山公园相亲角
熟人社会中,每个求偶者的半径和途径都是局促和有限的。寻找情感和生活的伴侣成为单身人群,他们的家人和亲友乃至整个社会急切而困扰的持久课题。
今天,注册会员数量达到七千五百万的百合网,在2013年婚恋调查报告中已经显示中国单身人士择偶的途径通过婚恋网站交友的比例已经达到71.2%
千百年来,需要经过漫长而谨慎的交往并由家人亲友一起审视参与才能确定的婚恋模式,正在被互联网所带来的最广阔的资源、最便捷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迅速解构和颠覆。沟通与分享也正以另一种隐秘化的方式在延伸。
一款以明信片的形式袒露隐秘心事的应用软件“耳语”,短短几年内就在美国学生中拥有几百万用户,每月浏览量超过25亿。无数的私密心迹在这个平台上,悄悄又汹涌地升腾着。
互联网创造了可以交往、倾诉,而没有危害的庞大人群。压抑了千百年的无限秘密便找到了安全的倾诉对象,而不再畏惧秘密泄露在熟悉人的环境中。
人类在分享与沟通中重塑自我、重获认同,而被重塑的还有新一代人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盛传于网络时代的朴素哀叹。对血缘家庭有特殊依赖性的中国,发生在青岛城的一个故事在此后的数年里,它包含的社会思绪都没有消散。
庄重而来的白发长者在主位就座,却惊讶地发现他的血亲后辈们人手一部现代的终端。他们的注意力与试图和他们寒暄的老人相隔如此遥远。颇受冷落的老人震怒,他起身掀翻了期盼已久的百味俱陈的家宴,扔下目瞪口呆的儿孙们拂袖而去。任何过于容易的获得都注定是烦恼的渊源,广阔的陌生人世界和远处的吸引力是如此的强大,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淡漠了对身边人的关注和交流。
你需要多少朋友?这正是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著作提出的互联网时代的人类诘问。罗宾.邓巴的研究成果被称为“150定律”,即著名的“邓巴数字”,指在任何时候,人们最多能与大约150人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不停地在添加社交网页上的朋友链接,心理学家称之为“友瘾”,或者干脆直接命名为“网络社交成瘾症”。
在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雪莉.图克尔看来,虚拟社交正让我们前所未有地忽略直接的对话。时时在线让我们深陷无法切断的外部联络难以自拔。她在新书《一起孤独》中叩问:为什么我们更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2013年9月23日,在美国旧金山,20岁的大学生贾斯汀.瓦德兹在走出地铁后毫无征兆地被人从身后用手枪击中头部身亡。此前车厢里的凶手几次掏出手枪,漫无目的地瞄准人群。但遗憾的是,乘客们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玩着手里的智能终端,他们没有意识到身边的危险和即将发生的悲剧,完全沉浸在那个网络链接的遥远的世界之中。这正是互联网带给人类难以逆转的深沉困境。
在我们的过去,人以自己的生存范围为半径,建构了紧密关系和情感依赖群体。它成为我们的责任感、爱和恨、亲与近的来源。互联网正在重新界定我们千百年来的情感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今天,手机所连接的外部世界比周围更强大,更具吸引力,让每个手握工具的人此时此刻都成为他的囚徒。
旧金山的枪案现场中,如果有你、有我,我们敢确定自己的注意力会在身边,会在那个凶犯握抢的手上吗?
美国洛杉矶 英雄联盟S3总决赛
在人类新时代迁徙的旅程中,网络游戏是另一个从来不曾想象的宏大疆场。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总数达到4.11亿人。2013年中国游戏行业总收入达1230亿元,而全球每周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则已经超过了30亿小时,相当于全球每个人半小时。
在史无前例的快乐奔腾中,一款名为《英雄联盟》的竞技对战游戏曾经创造这样的纪录,同时在线的战队大军达到750万,而它全球总注册用户数更已超过七千万。要知道德国人口总数还不到八千一百万。
而暴雪公司的《魔兽世界》则意味着这样的数据:人们花在上面的时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五百亿小时,约等于五百九十三万年。五百九十三万年前,我们最早的人类祖先刚刚站起身来。
在游戏的世界里,不仅充斥着竞争和胜负,这个世界甚至宣称,来吧,我给你如你所愿的再一次人生。于是,数千万的第二人生快乐地开始了。
游戏,是每个人破碎现实的补丁。在新生与故去的万年舞台上,满足于自己现实人生的人究竟会占多大比例呢?在梦想的推动和市场的滋润下,人类的优势资源迅速向游戏领域汇聚,创造出让人惊叹的能量和难以抵御的诱惑力。制作游戏需要有创造力,也需要磨练和坚持。
一款风行天下的游戏作品,是汇聚整个人类知识精英的才智武装起来的。精美的场景、情感的牵连、竞技的刺激,包裹着与生命本能直接呼应的诱惑。在这个强大的入侵者面前,几乎所有的家庭和父母都成了弱者。年少者如何在责任人生中成长,成年者怎样在责任生活中承担。魔兽们来到了哪里,哪里的人们就陷入时代性的困境。
美国威斯康辛州 奥西奥拉
美国威斯康辛州的莉兹.伍莉又一次前往让她牵挂的伤心之地。在她的记忆里,她儿子肖恩从小就是一个风趣而富有创造力的男孩,希望自己能成为喜剧演员。而一款名为《无尽的任务》的游戏改变了25岁的他和这个家庭的命运。
“他玩了三个月游戏后,开始将我们,将他的家人拒之门外,也不再参加家庭活动和节日聚会,他陷入了抑郁。十一月的时候我去找他,我们要去我姐姐家庆祝感恩节,他没有来开门。我打开门,看到他坐在椅子上,面前的电脑上显示着那个游戏。我看到枪,一把来福枪,他坐在电脑前杀死了自己,而电脑里还运行着那个游戏。”
这是最亲近和最信赖的人之间发生的伤害和战争,也是全世界的悲剧和伤痛。当形式不同的类似悲剧成为全社会注目的事件,整个世界都在呼唤声中开始采取行动。
今天,肖恩的妈妈莉兹•伍莉创建的非营利性游戏沉迷康复网站“在线玩家匿名协会”,平均每天的独立用户访问量超过四千。正成为游戏玩家们的心理康复之地。
“它成为了我人生中真正的使命,我其它工作只是用来支付开支,使得这个组织能够运作。我会继续这份工作,因为它让我感觉与儿子依然相连。”
从儿子离去的那一刻起,莉兹•伍莉的人生便开始和游戏难以分离。而儿子的那声枪响如同一声悲鸣,如此凄厉不绝地响彻在她整个生命之中。
在东方社会,几千年来,玩一直被视为不具正当性和合理性的生活态度。中国的成语“玩物丧志”在西方各种语言中都有着类似的格言。但实际上, 游戏是人的天性,也是人性最根本的需求之一。游戏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当然,新时代的游戏,并没有停留在玩的苑地里。
华盛顿大学,一个与人类艾滋病毒相关的课题遇到了困难。一种特定的酶在病毒的增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要重建这种酶的三维模型,以便支持相关药物的开发,实验室里的进展极其艰难。
2008年暑假来临之前,课题组的师生们以游戏的心态设计了一款“折叠它”的游戏,邀请网上爱好者前来攻关。出乎意料,来自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网友参与进来,他们被划分为互相竞争的小组运行着这个游戏。
一个困扰了科学家近十年的难题就这样被网络玩家们在三周的游戏中就解决了。
游戏不仅在参与科学演进,也在改变人类的教学。《向虚拟世界移民》的作者,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爱德华.卡斯特纳瓦本人就是一位资深玩家。他对自己的课程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改革,比如课堂陈述被称为“游戏任务”,考试被称为“打怪”,家庭作业变成了“锻造”,而学生们被分成不同的合作小组,简称“游戏公会”。
学者们已经在推想,未来学校里的课业也许就是一款游戏,甚至整个受教育的过程都可以在游戏的路途中完成。未来,许多工作岗位,甚至职业,也许都会是某种游戏任务。人类许多艰难的职责都可以在游戏中承担。已经有学者在充满信心地描绘,游戏在人类生活中立体化的可能。一切皆可游戏,一切都在游戏中。这在人性深处得到呼应的新时代的兴奋注定会提出与它正面的企图相反的疑问。拥有了有始无终的快乐、无穷无尽的快乐、涵盖一切时间和空间的快乐,人和人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呢?
在今天,人类似乎被分成三类人群,伴随网络成长的“数字原住民”,网络生活已是他生命本能的一部分。那些在技术爆炸之前的传统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数字移民”正在艰难的学习中向网络新大陆迁徙。而“数字难民”则远离着数字文化,生活在过往经验塑造的旧大陆之中。对于“数字移民”和“数字难民”,迁徙将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命题。人类生活向数字化时代、向互联网全面的迁徙,是一个时代性的人类课题和不可阻止的人类命运。不论你是不是网民,无论你远离互联网还是沉浸其中,你的身影,都在这场伟大的迁徙洪流中。超越人类经验的大迁徙温暖而无情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