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新闻简报》1977年36号:“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英雄方志敏烈士的遗骨安葬仪式,8月6日在南昌市隆重举行。烈士陵墓前的花岗岩石碑上镌刻着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题字。”
1977年8月6日,一个迟到而隆重的葬礼在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举行,方志敏烈士的遗骨被放在特制的汉白玉棺椁内,棺椁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烈士的遗骸隆重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这一天,距离方志敏牺牲已经整整42年,距离1964年11月9日毛主席亲笔题写“方志敏烈士之墓”也已经过去了13年。遗憾的是,方志敏的妻子缪敏没有等到这一刻,在方志敏遗骨安葬的前夕因病离世。
【字幕】油画《试看天翻地覆》,詹建俊(1977年)
1953年4月,毛泽东在浙江登上了莫干山,他在山顶向赣东北的北方眺望,跟身边的汪东兴说:“再过去一点就是你和方志敏的家乡了吧。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字幕】方志敏(1899-1935)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由于方志敏是被秘密杀害的,加上历年烽烟战乱,知道掩埋烈士遗体准确位置的人几乎找不到了。1955年,江西省成立了“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号召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
【同期声】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不但是雄巍的蛾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
【字幕】版画《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张怀江(1956年)
如此深情优美的文字竟出自一个面临死亡的囚犯之手,他,就是共产党人方志敏。
【字幕】寻淮洲、乐少华、粟裕
1934年,因为“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蒋介石杀气腾腾,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对根据地步步紧逼,企图将中央苏区的红军彻底消灭。大兵压境,中央红军被迫选择战略转移。为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7月上旬,由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开赴闽浙皖赣边区活动。
【同期声】上饶师范学院方志敏研究中心,刘佩芝,副主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他们从瑞金出发的时候队伍一共有6000人左右,他们手上大约有1300支左右的枪,还有几门迫击炮。武器相对比较少,绝大多数人手中拿的都是长矛大刀。”
【字幕】连环画《火种记》,沈尧伊(2019年);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片段;寻淮洲(1912-1934)
这注定是一次悲壮的远征。11月,由寻淮洲等率领的红七军团一路苦战,终于进入闽浙皖赣地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根据中革军委指示,部队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红十军团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粟裕任参谋长,寻淮洲任十九师师长。部队分两路向浙皖边和皖南行动,由于兵力过小,这支部队未能牵动“围剿”中央根据地的敌人,反而以孤军深入敌后、陷入同十倍于己的敌人艰苦奋战的境地。12月14日,在皖南太平县谭家桥战斗中,十九师师长寻淮洲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字幕】寻淮洲手稿;湖南,浏阳市,淮州村
“我们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虫一样空空过此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吗?”1925年,13岁的寻淮洲在莲溪乡立高小的作文本上这样写道。1927年,15岁的寻淮洲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走上革命道路。父母的记忆里只留下了那个小小少年、一去不回的身影,和他写下远大志向的作文本。
由于战功卓著,21岁的寻淮洲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1934年12月,寻淮洲参加了谭家桥战斗。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刘志青,研究员:“谭家桥战斗国民党方面的部队是王耀武的补充一旅,和俞济时的保安团一个加强营。这件事对粟裕影响比较大,粟裕当时是红十军团的参谋长,因为他和寻淮洲他们配合非常默契,所以寻淮洲牺牲以后粟裕非常难过,发誓一定要报这个仇。”
【字幕】油画《方志敏——1935.1.29》,蔡鸣、王大为、马志明、苏瀚宇(2009年)
一个月后,正是天寒地冻的1935年1月,弹尽粮绝、人困马乏的红十军团在赣东北怀玉山陷入重重包围。苦苦拼杀之后,方志敏和粟裕带着800人的先头部队冲出包围圈。然而,此时大部队仍在重围中,方志敏不顾劝阻,毅然折返敌人包围圈,带领部队突围,却在弹尽粮绝中被敌人彻底切断退路。1月底,方志敏、刘畴西等人在程家湾被俘。粟裕和刘英带领突围部队转战闽浙赣边,坚持游击战争。
【字幕】油画《豫章公园示众》,李开邦(2011年)
国民党抓住方志敏后,在南昌召开了“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有记者报道了当时的情景:“戴着脚镣手铐而站立在铁甲车上的方志敏,其态度之激昂,使观众表示无限敬仰。”
【字幕】方志敏《清贫》;连环画《火种记》,沈尧伊(2019年);方志敏遗物
《清贫》:“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民党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发个意外之财。”国民党士兵无法相信,方志敏这样的共产党大官,身上竟搜不出一分钱。方志敏还自我解嘲说“如果要说有什么财产,就是妻子给他做的几件贴身的衣物了”。
说到钱财,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苏区银库保管银元最多时达七八十万元。
【同期声】上饶师范学院方志敏研究中心,刘国云,主任:“1930年,我们(赣东北苏区)给中央支持十万大洋。1931年,分三次给党中央(当时的党中央是在上海)提供黄金650两。”
【字幕】《清贫》,方志敏手稿;油画《农运先驱》,何哲生(1982年);油画《方志敏在赣东北》,于世绪(1982年)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民党的大人物身上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方志敏在《清贫》中这样写道。
1928年,方志敏、黄道等领导了弋阳、横峰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多次表扬了赣东北苏区,并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字幕】红旗勋章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方志敏和毛泽东、朱德等被授予最高荣誉奖章——红旗勋章。
这是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被俘后留下的照片。刘畴西,黄埔一期学员,红十军团军团长,在第一次东征中失去左臂,因为骁勇善战,被誉为“独臂将军”。王如痴,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在寻淮洲牺牲后接任红十九师师长。三人虽然被俘,但神情自若、大义凛然。
【字幕】方志敏;《给党中央的信》,方志敏手稿;凌凤梧,高家骏,胡逸民;连环画《火种记》,沈尧伊(2019年)
方志敏和战友被关押在江西南昌国民党军法处看守所。从被俘的那一刻起,方志敏和战友们就抱定了“一死以谢党”的决心。为此,他还和刘畴西等人商量好了临刑前的口号。方志敏没有选择等待死亡,而是采取了更积极的斗争方式。“我在狱中并未一刻放弃宣传工作,我在此宣传了十个人来参加革命,将来可望发生作用。”在狱中,方志敏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三个人分别是:看守所代理所长凌凤梧,看守所文书高家骏,方志敏的狱友、国民党高官胡逸民。这些国民党人在方志敏的革命意志和高尚人格感召下,从精神上逐渐接近方志敏,并为狱中的方志敏提供帮助。
【同期声】上饶师范学院方志敏研究中心,刘国云,主任:“凌凤梧他作为监狱长,看到方志敏脚上一开始是十斤重的脚镣,经过他做工作,最后减为四斤。还有最大的帮助,把这个稿子传送出去。”
【字幕】版画《鲁迅和可爱的中国》,杨先让(1976年)
方志敏先后在狱中写下了《方志敏自述》《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十六篇文章,13万余字。在高家骏、胡逸民等人帮助下,这些珍贵的手稿历经波折,穿过黑牢,再由宋庆龄、鲁迅先生转交中共地下党,最终完好地交到党中央手里。
【字幕】缪敏(1909-0977)
1935年7月24日,江西《中央日报》刊登了方志敏妻子缪敏被捕的消息,狱警故意把报纸拿给方志敏看。
【同期声】方梅,方志敏之女:“我父亲也流眼泪了,也流眼泪,也是想念(我母亲)。他也是人啊!他是这样讲的,父亲那么讲,他说受苦了、受苦了,是我连累了你们。父亲这样讲的。”
方志敏率红十军团北上时,妻子缪敏因为怀孕留在地方打游击。由于叛徒告密,缪敏不幸被捕。缪敏被捕后,国民党试图以骨肉亲情诱降,被方志敏断然拒绝。夫妻俩一个被囚于南昌军法处,一个被囚于南昌女子监狱。为了共同的革命信仰,咫尺之隔,竟成永诀。
【字幕】《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方志敏手稿
面对敌人的严刑与诱降,方志敏始终大义凛然:“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1935年8月6日凌晨,方志敏和他的战友们被国民党士兵押往南昌市的下沙窝,秘密杀害。敌人怕方志敏喊口号、闹出动静,用毛巾堵住了他的嘴。这一年,方志敏36岁,刘畴西38岁,王如痴32岁,曹仰山28岁,正是风华正茂时。
方志敏烈士牺牲两年后,在党组织的多方营救下,缪敏终于出狱。革命生涯聚少离多,夫妻二人一生都没有合影。新中国成立后,缪敏找人将自己和方志敏的入狱照合成在一起,从此不再分离。
【字幕】粟裕;王耀武;粟裕(1907-0984)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32万大军重兵合围济南城。约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负责指挥。约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集团,由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担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的,正是当年从怀玉山突围的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而济南城中,率10万守军负隅顽抗的,也正是当年杀死寻淮洲、抓捕方志敏、刘畴西的王耀武。14年前的对手再度交锋,粟裕摩拳擦掌,部队还拟定了攻城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9月24日,济南解放,王耀武化装逃跑被俘,粟裕终于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了怀玉山之仇,英灵在天,可能有知。
【字幕】江西,南昌市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抚恤司向全社会发出告示,征集瞿秋白、方志敏等烈士遗骨线索。1957年春天,江西化纤厂在南昌下沙窝破土动工,在挖地基的时候发现了一堆骨头,并伴有一副脚镣。由于方志敏临刑时的照片带着脚镣,所以调查小组接到报告后,马上派专家和工作人员赶赴现场。
【字幕】缪敏;凌凤梧;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片段
方志敏烈士的遗孀缪敏和关押方志敏的国民党看守所所长凌凤梧也来到现场。凌凤梧走近遗骨,拿起铁镣掂了掂分量。他曾在狱中为方志敏将重镣换成了轻镣。片刻,凌凤梧肯定地说,就是这副脚镣。话音未落,缪敏早已泪如雨下。
1994年8月,方志敏烈士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2009年,方志敏被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字幕】《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
【同期声】人民出版社,辛广伟,总编辑:“方志敏呢,他的革命理想是非常地坚定与纯真,他把革命的理想融化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全部。也正因此,他才能够从《可爱的中国》中那样真切地体现出他的这样的一种情怀。”
【字幕】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