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应县木塔。

这里我首先强调一下它的正式名称,它的正式名称是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举世闻名,据我所知,它应该是在中国博物馆里陈列最多的模型,在国家博物馆,在山西省博物馆,在朔州市博物馆,乃至我们的邻居大同市博物馆,都有它的身影。

导游词范文——丨佛宫寺释迦塔

一座奇塔,举世无双,三教合一,暗四明五,六檐八角,七级浮屠,九层高台,十分优美,百尺莲开,千年不朽,万古常青。

应县木塔是佛陀的宫殿,释迦的塔。全世界有无数的佛塔,但只有这里被命名为释迦塔,这是因为,这里供奉着佛陀的真身舍利子,两颗佛牙舍利。关于舍利,我们让科学归科学,让信仰归信仰。舍利的意义在于坚定佛陀的信仰。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和最伟大的业绩,都是源于信仰。佛教虽然属于外来文化,但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血肉组成部分。佛教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上,在维护国家统一上,功不可没。那么多的少数民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他们首先是佛化,尔后才是中华化,或者说是汉化。考证应县木塔文化意义,应该涉及到宋、辽议和,百年的和平,使契丹族进一步中华化。应县木塔就是民族团结象征,佛陀的事业万古常新。

相比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石材建筑,木结构更容易被毁坏,木结构建筑的存留,一定是一个奇迹。始建于1056年的大木塔,在将近千年的历史中,它躲过了兵灾,躲过了火灾,躲过了虫咬,躲过了地震。躲过了兵灾和火灾,我们可以赞叹佛法的伟大,或者说佛教文化的伟大。阿弥陀佛!唯物主义来看,表里山河的山西,虽然历史上也有战争,但很少有中原地区那样的大战,所以木塔免于战火的毁灭。至于虫蛀问题,木塔地处塞外高原,气候干燥寒冷,让蛀虫难以生活。这就不同于长江以南的木构建筑,容易被白蚁啃食。山西也因此保存了全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地上文物。

谈到木塔的防震,那就要说说木塔的“百尺莲开”。首先是材质,木构建筑最大好处是抗震,其次是构件,释迦塔大量使用斗拱构件,成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典范。斗拱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有些糊涂了。直到汶川地震,我们才再次发现斗拱力学上的价值。斗拱可以很好地分解应力,起到了今天弹簧的作用。而且,释迦塔上的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斗拱,造型各异,具有丰富的装饰意义。那些斗拱,多么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莲花也是佛教尊崇的花卉。大量使用的斗拱,使木塔的建筑力学、美学追求、佛教信仰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木塔也因此成为千年不朽的奇迹。

导游词范文——丨佛宫寺释迦塔

释迦塔给世人最直观的感觉是壮观。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木塔从各个角度来观察,都是那样的美,这就是它的优美。这个优美主要体现在结构比例上。纵向来看,从塔座到塔身,再到塔刹;横向上,不同塔层的收放;整体上,高度和宽度,都做到了比例协调,实现了黄金比例。体现了音乐的节奏美与旋律美。木塔之美,堪称壮美和优美的完美结合。

是谁发现了木塔优美?或者说是谁表述了木塔的优美,那就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感谢这两位伟大的建筑学家,他们对应县木塔的推崇,才使得应县木塔在现代名扬世界。他有关梁思成夫妇与应县木塔的缘分,那是另一个传奇。

好,我的讲解暂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导游词范文——丨佛宫寺释迦塔
导游词范文——丨佛宫寺释迦塔

马艾,70后,山西应县人。高级讲师,中级导游,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旅游专业骨干教师。

教师中的导游,导游中的作家,作家中的歌手,歌手想当一个小号手。自认为吹的不如唱的,唱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写,写的不如做的。

2014年参加了山西省旅游局举办的首届“著名作家山西行”活动, 之后参加了2016年的第二届、2017年的第三届。作为随团活动的全陪导游,给二十多位当代主流作家做过讲解。同时也动笔写作,第一届活动写下了《谈古论今访河东》,第二届写了《晋城十记(外一篇)》,第三届写了《天下大同之路(外一篇)》,三篇文章与作家们所写的文章分别出版于《品鉴山西》系列文集。当代著名作家肖克凡老师鼓励我是“隐藏在晋北的余秋雨”。

2018年,有机会以年龄最大的选手参加首届“大槐树杯”金牌导游大赛,忝列金牌,荣幸之至。

导游词范文——丨佛宫寺释迦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