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大禹受禅
约30妙广告。
接着音乐起,伴随多幅镜头画面:
浩荡澧水,巍巍崇山,幽深的天门洞,燧人氏取火画像、庸成氏画像、伏羲氏崇山画八卦图、颛顼画像、驩兜画像、屈原流放图、鬼谷隐居画像、外形像庸字的江垭兴国寺内古代大钟、市历史文化研究学会、采访本地史学者李书泰、金克剑等等。
唱主题歌曲:
《古庸国之歌》
词:李康学曲:
你的起源是那么神秘,
大地已很少留下你的迹痕。
只有巍巍崇山能够见证,
你古老的国度就在这里诞生。
啊,古庸国,古庸国,
你是中华大地的第一轮文明。
你的起源是那么悠久,
连权威的字典也还没注清。
仿佛那只是远古的传说,
但你的存在却谁也无法否认。
啊,古庸国,古庸国,
你是中华大地的第一轮文明。
4—1、日·外 桑植尧儿坪村画面。
美女导游: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桑植尧儿坪村。尧舜时代,是最受史家好评的古代施行仁政圣治的典范。
画外音解说词:尧是帝喾之子,因受封唐侯,姓伊祁而号陶唐氏。舜为有虞氏,姚姓,其先国于虞,始为虞氏。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尧和舜的出生及发迹与古庸国的关联也很多。今张家界市有许多以尧命名的地名。如桑植的尧儿坪村,传说就是尧帝生活过的地方。
4—2、日·内李书泰画外音解说词:(屏幕引文画面)古籍《帝王世纪》载有一首《击壤歌》,歌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载?”
李书泰画外音解说词:这首民谣描绘的是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尧儿坪,很有可能就是尧帝教儿子挖土击壤、培土护苗的地方。
4—3、日·外澧水及酉水画面。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至于舜帝,很可能出生在古庸澧水及酉水间的羲和之国(今桑植县)。至今,桑植官地坪一带还有不少姚姓居民。
4—4、日·内古籍《山海经》相关记载(屏幕引文画面):“大荒之中,······有蒲山,澧水出焉,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古籍《山海经》中对涉及澧水的记载有不少。
4—5、日·内屏幕文字及画外音解说:《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
画外音解说:从这些古籍文字的记载中,我们清晰地能看到,舜帝在历山(崇山亦称历山)住过,而历山在澧水发源地附近,追溯源头都在今张家界市境内,这说明舜年轻时有可能在桑植和大庸都居住过。尧在晚年主动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在晚年又将帝位穿给了禹。
4—6、日·内展示屏幕《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相传,这首歌就是舜禅位于禹时,与群臣共唱和的一首古歌。
4—7、日·外崇山及驩兜画像相关画面。
美女导游:传说崇山葬有驩兜墓。是这里吗?
原张家界市博物馆馆长向良喜:是的,就在这块山顶上。驩兜,即古庸国崇山之祖地的一位帝王首领。
4—8、日·内画外音解说:(屏幕引文画面)《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原市博物馆馆长向良喜:驩兜被流放的原因,主要是因他在人事任用时推荐了共工,而共工曾乘“颛顼之衰,欲霸天下”,虽未霸成,却在尧的心目中有着阴影,认为共工的存在是对尧帝位的威胁。尧帝是听舜建议后,才下决心将驩兜流放到了崇山。
4—9、崇山及驩兜画像相关画面。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关于尧和舜放驩兜于崇山,我个人的看法是,尧放驩兜于崇山,也可能是两个皇族间的开亲,把驩兜嫁到崇山,是让他去当了丹朱祝融,即古庸国颛顼的女婿,成了一代庸国的新首领。
4—10、崇山及驩兜画像相关画面。
李书泰画外音解说:因为上古之时是母系社会,婚姻是男嫁女娶,即美国历史学家摩尔根所指出的是“晋那路亚”式婚姻。驩兜不能直接继承父位,只有出嫁到另外的女子家当女婿,像舜嫁给帝尧的两个女儿一样,才能继承妻子一族的皇权。当时的崇山,本就是庸国的祖地故都。舜此时到中原定都了。所以,将驩兜出嫁到崇山,自然就能继承女方在崇山的帝王之权。当然,驩兜因为不被尧所喜欢,这个出嫁也有流放的含义在内,让他去南蛮之地,似乎也是对他的惩罚。所以,后来历朝都把驩兜当成了“四凶”一样的人物来看待,实际上这种区分和写史做法并不公正。
美女导游主持:驩兜作为南方少数民族的帝王首领,他和蚩尤、共工等人在历史上为多民族繁衍的贡献也不小,至今,大西南的苗、巴、百濮、卢、麋、庸、僚部落及海南的黎族等少数民族都是驩兜的后裔。作为华夏后人,我们现在也理应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
4—11、大禹画像画面。
美女导游主持:舜帝之后是大禹接位。大禹,即夏禹,姒姓,名禹,又名伯禹。母亲为有莘氏,名志。禹父为鲧,
4—12、大禹画像及禹溪乡,禹山、奉禹山画面。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金克剑:关于大禹出生的地点及活动的轨迹,有许多与古庸国存在关联,如今张家界市境内就有禹溪乡,禹山、奉禹山、原《大庸县·协和公社概况》载:“插旗峪大队有禹王苗”等以禹命名的地名。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金克剑画外音:永定区禹溪乡内,还有涂氏候夫化为石的传说。其内容是说大禹迎娶涂山氏之女,可还没有来得及与她举行婚礼,就到南方治水去了。涂山氏之女在漫长的等待中,深情地唱道:“候人兮猗”。意思是“等候着的人啊······”这首诗只有这一句,最早见于《吕氏春秋·音初》。应算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原始诗歌。
4—13、日·外永定区禹溪乡山水画面。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金克剑:此诗虽只一句,但仍能反映出上古先民朴素、真挚的情感。因大禹治水一去多年,甚至忙得“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女每每去禹溪漂洗都不见丈夫回家的身影,就只能连年寂寞寒暑守空寡了,最后致忧郁成疾,望夫而逝化为石了。
4—14 日·内画外音解说:(展示屏幕文字)《淮南子》载:“禹治洪水,凿轘辕开,谓与涂氏曰:‘欲饷,闻鼓声乃去。’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梁)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金克剑:古籍《淮南子》的这段记载,可算是对涂氏神话传说的一个写照。大禹治水,在史籍中还有许多记载。如“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就是说的这个事。
湖南大学教授杜刚健:大禹继位之后,在中国历史上又干了件大事,那就是开启了夏王朝,《竹书纪年》载:“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说明崇山就是最早的夏朝建都之地。所以,崇山也就是我们的国山,祖山!
4—15 日·外崇山画面。
美女导游:尧舜禹都是历史上的明君,他们当位之时,与庸国又是啥关系呢?庸国还存在吗?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肯定存在。庸国就好比母国,后来的帝王大都是庸国的嫡系之国君。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画外音:虽然嫡系子国早超过了母国势力,但母国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比如,黄帝在位时,容成氏就是他的掌管天文地理的官;颛顼帝高阳在位时,重黎居火正,被帝命为祝融官,也就庸国的王位吧!如此类推,庸国之君王在尧舜禹时期,实际上都是住在崇山的古老领地,如驩兜就是闻名的一代庸国之王。
4—16日、外湖北竹山县境田家坝风景。
美女导游主持人:我现在所到的地方是湖北竹山县境田家坝古迹地。中国古代早期的皇朝政权,大约在炎帝和黄帝时代,即从南方开始不断向中原与北方迁徙发展。那时候,古庸国作为祖宗之国,虽然仍旧存在,但主政的皇帝将国都渐渐都移向了中原。
画外音解说:古庸国的实力不断在被削弱。后来,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式,大约在西周初年,古庸国的都城也就来了一次搬迁,这次的都城是迁往今湖北竹山县境田家坝内,为纪念夏庸之地,故竹山即命名为上(商)庸之都,它与下(夏)庸(即大庸)应该是承前启后的关系。
4—17日、外湖北竹山县境田家坝风景。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夏庸的时代,实际也就是夏朝的时代。这期间夏皇朝的执政者与庸国的关系仍是很紧密的,而且,夏代的皇帝,也可能就兼任着古庸国的君主。
4—18日、夏朝最后一位帝王桀的画像画面。商汤的画像画面。
画外音解说:夏朝最后一位帝王桀在位后,因其实施残暴统治而被商汤推翻。商汤继位后,也繁荣了数百年,到商纣王时,因其腐败淫乱到极点,引起朝野反对。周武王这时乘机而起,开始了筹谋灭商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联络以庸国为首的西土八国共同去讨伐商纣。
4—19日、外河南殷商遗址风景地。多角度文物遗址镜头。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庸国其时实力已不是很大,但它是祖宗之国,资格很老,而且,周氏一族与庸国也是亲戚。周朝先祖出自后稷,所以,周氏后裔与庸国也是亲缘关系。
4—20日、外河南殷商遗址风景地。多角度文物遗址镜头。
李书泰画外音:周武王派使者到庸国去联络时,很快得到了庸国帝王的支持。庸国的这位帝王是谁?史书没有记载,但这位帝王却答允和西土八国一起去讨伐商纣,这八国分别是庸、蜀、羌、髦、微、卢、彭、濮,庸国在其中列在首位。
4—21日、外竹庸古国遗址风景,山水画面。
画外音解说:接下来,这西土八国就开始了举兵响应。据史载,这八国的总兵力也不过4万5千人,周武王还亲率了300辆战车和3000虎贲精锐,就这点兵力,比起商纣的实力还是小得多。不过,商纣的主力军这时已远征东夷而难赶回,周武王趁这时机才冒险进军讨伐。大军行进到牧野之时,周武王还作了一次战前动员。
4—22日、外 河南牧野之地遗址。
原市博物馆馆长向良喜:中国最早的古书《尚书·牧野》,对这次的大战还有一段明确的记载,其内容大意是:“庸:蜀、羌、髦、微、卢、彭、濮诸邦的将士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发布誓师令了······纣王残暴虐待百姓,在商国都城胡作非为。现在我姬发要按上天的意志来讨伐商纣。”
4—23日、外河南牧野之地遗址。
画外音解说:周武王讲完这番动员令,随后即统帅大军,开始向商军发起总攻。当周武王统兵到来商都之前,在朝歌的商纣王帝辛还在醉生梦死,怀里拥着美人妲己,在酒池肉林中日夜作乐。叔父宰相比干苦苦劝谏,惹得纣王火冒,竟然下令将其心肝剜除而死。
4—24日、外河南殷商宫廷遗址画面。
原市博物馆馆长向良喜:此后,朝廷再无人敢对纣王规劝直谏,大臣们也众叛亲离。一贯刚愎自用的纣王却还没能醒悟,直到周武王率大军来袭,才从梦中惊醒,此时商军的主力又因远征东夷而难赶回,纣王只好匆忙下令,让所有奴隶和囚徒都武装起来,并号称70王大军,前去牧野抵御决战。
4—25日、外河南殷商宫廷遗址画面。
画外音解说:当时这些商军不肯为纣王卖命,在前线稍稍厮杀,即如决堤洪水全面溃退,在后督阵的也无法阻住这倒退之势,有的商军还反戈而击,这样一来,商都很快就被周武王的军队所攻克,纣王走投无路,最后只好自焚而死。那妲己也被周武王下令处死了。周武王率部和八国联军一起,一举攻克殷都并消灭了商纣,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战”。
美女导游主持人:三千年前的这段牧野之战的历史,创下了古代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八百年的周朝天下也从此奠基。庸国当时作为八国之首,在这场战斗中立功不小,所以,史书中对此才有一段记载。而人们对古庸国存在的历史,也是从这次发生的大战中,才算有了大略的了解。
4—26日、外河南洛阳周朝王国遗址及相关人物画面。
美女导游主持人:在华夏历史进入周朝的后期,与张家界有紧密关联的另一个帝王是周赧王。《史记·周本纪》等史籍记载表明,周赧王,名姬延,是周朝最后一代国君,其在位共59年。
4—28日、外河南洛阳周朝王国遗址及相关人物画面。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据相关史料考证,周朝的始祖后稷,在世时对农耕有重要贡献,被尧封于邰,并以姬为姓,成了候国。
原市博物馆馆长向良喜:后稷这一族的兴起,在历经唐尧、虞舜、夏禹时代都有好的德行名声,到古公亶父时,已做了很多有德有义事,亶父的孙子西伯更以善为业,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得到了人们的拥护。
原市博物馆馆长向良喜画外音:比如,周朝国境内,所种的田都留有很宽的田塍而不耕种,人民的习俗都是以礼让为荣。西伯还曾被人陷害,而被商纣囚禁过,幸有其部属设法解救,才使他躲过灾难。因西伯的德行高,后人都尊称他为周文王。
4—29日、外周朝的始祖后稷及周文王等相关人物画面。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周氏一族在西部崛起图强时,在南边与庸国一直结好,并以庸国的支持作为强大的反殷商的基地。
画外音解说:到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一继位,即看准时机,立刻联合以庸国为首的八国共同讨伐商纣,最后一举灭了商纣,从而建立了周王朝。周王朝从公元前约11世纪立国,到公元前256年灭亡,中间延续达800余年,也算是践祚时光最长的王朝了。
4—30日、外周王朝及相关人物画面。
原市博物馆馆长向良喜:由于时代不断变迁,周朝王室也出现了一些昏君,到后期周赧王在位时,周王室已经十分弱小,其管辖的范围仅限洛阳附近几十个小城镇,人口只有3万余了。
4—31日、外周王朝洛阳及相关人物画面。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公元前257年,楚国考烈王派出使者,请求周赧王以天子名义号令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共同讨伐秦国。此时的周赧王明知自身实力有限,仍然答允了其请求,并组建了一支5000多人的抗秦队伍。
画外音解说:不久,楚国和燕国也派军队赶到,加起来已有三万余人,但说好派兵参战的其它各国却迟迟不见动静。作为盟主的赧王和统帅的考烈王都失望了。两人一直苦等了3个月,仍不见其他诸侯国的一兵一卒。最后,赧王和考烈王只得偃旗息鼓,各自归去,联兵合纵抗秦就这样流产了。
4—32日、外周王朝洛阳及相关人物赧王画面。
原市博物馆馆长向良喜:其实,处于战国乱世的周赧王,彼时纵然有一番雄心一再想保住国祚,无奈时代迭变,他所执掌的末代国玺已无法发挥作用。
原市博物馆馆长向良喜画外音:所以,在大历史潮流到来的那一刻,周赧王及其王室就如大海里艰难飘摇的一叶破舟,它已不可能抵住其潮流的强力冲击,而最终只能被强大的秦国所掀起的波澜所吞并倾覆。
4—33日、外周王朝洛阳及相关人物赧王画面。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史记·周本纪》明确记载,周赧王59年,即公元前256年,秦国大兵压境,西周君受降,“王赧卒,周民遂东亡。”但周赧王死于何地,葬于何处,却只字未提,以致后世赧王之墓多处出现,成为千古之谜。
4—34日、外张家界周赧王之墓地风景画面。
原市博物馆馆长向良喜:据我们考证,周赧王很可能在生前或死后回归了大庸。
原市博物馆馆长向良喜画外音:因本境古来就有这样一个传说:周朝灭亡时,周的居民向东逃亡,人群中有位姓丁的旧臣,曾世代受恩于周君,他便携赧王逃回了南国大庸。赧王在丁家溶隐居至死,后来就葬在了此处。故丁家溶有了赧王墓,而且墓前一直住着丁姓人家。
4—35日、外画外音解说:(屏幕文字)盛唐诗人王维《赧王墓》绝句诗曰:“蛮烟荒雨自千秋,夜邃空余鸟雀愁;周赧不辞亡国恨,却聆孤墓近驩兜。”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早在唐代,即有名家认可周赧王葬地在南疆崇山境内。
画外音解说:(屏幕文字引洪迈文)到了宋代,又有著名学者洪迈在其《容斋续笔》中记载:“淳熙十四年(1187),澧州慈利县周赧王墓旁五里山摧,盖古冢也。其中,藏器物甚多。予甥余玠宰是邑,得一錞。”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洪迈认定周赧王墓在澧州慈利县旁五里山。其外甥还得到过出土的一錞文物。
4—36日、外画外音解说:屏幕文字引《永定方志》载:“周赧王墓,在(永定)县西十五里。县有赧王山,中有大冢,封殖甚高,周列小冢四十余,或云殉葬宫嫔也。”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书泰:这些史料都说明,周赧王之墓就葬在大庸故里。能回到庸国祖宗所在地安其尸骨,此帝王之死葬也算是魂有所归了。
音乐起,唱主题歌《古庸国之歌》。插入广告第四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