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的一天早晨,市妇保院产科值班医生突然接到一个来自灌云的求救电话:一位产妇因大出血生命垂危,急需转院抢救。时间就是生命。产科主任骆秀翠一面通过电话指导乡卫生院医务人员采取应急措施,一面组织专家赶往现场。产后大出血合并凝血障碍属于威胁产妇生命的产科严重并发症,与子痫、妊娠急性心衰、胎盘植入、妊娠合并甲亢危象等急症一样非常凶险,死亡率极高。2005年底,全市母婴死亡率居高不下,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妇儿工委牵头,市卫生局配合,倾力打造母婴安康工程,于2006年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举措,旨在*时间指导基层医护人员开展现场救治; *时间启动急救流程;*时间专家赶赴现场。正是凭借母婴安康工程这个平台,为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及时开启了绿色通道,从而成功挽救了无数个患者的生命。据统计,市母婴安康工程实施五年来,在市妇儿工委的领导下,市卫生局的精心组织下,母婴安康急救专家组的高度责任感,借助市妇保院急救平台,累计成功救治危重症孕产妇500余人,高危新生儿近2000名。“十一五”末,全市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49/10万和2.28‰,综合急救水平跃居省内前列,妇女儿童保健水平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显著,先后获得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妇幼卫生管理三等奖、市政府“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等殊荣。

      这是一位胎儿分娩后短期内出血量超过3000ml的年轻产妇,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已出现休克症状。骆秀翠会同吴玲、张秀举、刘永明等妇产科、内科专家经过会诊、辅助检查诊断之后,迅速给予缩宫素、欣母沛、输血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加强产妇子宫收缩,防止继续出血,纠正休克。同时,做好结扎子宫动脉手术准备,以防病情恶化。母婴急救是一项系统生命工程,承担着政府对妇女儿童生命安全的责任,维系着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幸福,必须随时保持高效运行状态。仅2010年,绿色通道就处理呼救电话332次,协调转诊132例,专家赴现场急救84例,成功率达98%。如此高效主要得益于母婴安康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玲、市妇联主席魏勤为首的领导小组和市卫生局局长周伟为首的母婴急救领导小组并将母婴安康工程列为市政府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重点工程;协调市直各大医院、120急救中心和市血站,依托市妇保院,建立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两个急救平台,开通85195199急救专线电话;联合一批市内知名的心内科、血液科、肾内科、重症学科、麻醉科等专家成立母婴急救专家组,指导全市县区基层产科开展规范化建设,组织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市妇保院进行技术轮训,提高初期现场急救能力。市卫生局投入巨资搭建妇幼保健网络平台,为全市40多万妇女儿童建立保健档案,加强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筛查高危孕产妇。此举被卫生部列为国家十个试点城市管理先进模式之一,全面推广。

      就在产科专家为病人安危牵肠挂肚的时候,妇保院新生儿科的急救专家高艳等人正在为抢救危重新生儿做准备。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11年7月17日,一位农妇在赣榆县医院经剖宫产生下龙凤四胞胎,因早产低体重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被紧急送入市妇保院新生儿重症室救治,经医务人员采取保暖、吸氧、重症监护、呼吸急救、营养支持等系列急救措施,一个月后终于转危为安,康复出院。医院还联合社会为四胞胎庆祝满月,并捐款近三万元。婴儿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对此,省《新华日报》等媒体予以连续报道,龙凤呈祥被传为佳话。

      五年来,新生儿科急救专家高艳、周旭华、杨金花等平均每年成功救治过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窒息、呼吸衰竭、超低体重等危重症的新生儿四百例,其中不乏三胞胎、两胞胎婴幼儿。深秋的一个夜晚,东海县浦南卫生院一出生不久的男婴突发呼吸衰竭,新生儿科主任高艳一边用电话指导现场急救,一边亲自赶赴现场参加抢救,从而挽救了这个幼小的生命。母婴安康工程也由此被广大患者誉为生命绿色通道、港城惠民工程。

      当晚霞映红天际的时候,经过一天的紧张救治,这位生命垂危的产妇已脱离了险境,继续在重症室接受观察治疗。而正当医务人员准备换班休息时,85195199的求救电话铃声又急剧地响了起来。母婴安康工程急救组的专家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等待他们的除了病魔的挑战,还有生命的感动和博爱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