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河龙舟与传说,30年前电视片解说词贺周口重开龙舟赛
穿越豫东平原的沙颍河,在几千年的奔流和哺育里创造了许多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周口龙舟便是属于沙颍河的一种北方文化。
(推出片名:颍河龙舟与传说)
说起龙舟,江南龙舟和长江流域的龙舟似乎已经代表了中国的龙舟。在长江以北谈起龙舟时就像是谈起一段传说一样,新奇而又神秘。但是在河南豫东平原的周口市,龙舟却是极有渊源和影响的。龙年端午节,当我们置身在沙颍河龙舟彩船之间的时候,我们所感受到的东西,却不是在江南龙舟中所能感到的。
碧水翻波,舟楫如林。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跻身到颍河两岸,年轻人图的是热闹,而上了年纪的却是来寻找已丢失了25年的往事。等这个曾经被作为四旧被截断了的龙舟活动再次在沙颍河斗雄竞姿时,许多往事和传说也通过老人们的口,作为一种传说再次流传起来。
70岁的老船工孙洪恩在大沙河上折腾了一辈子,他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沙河的活历史。他告诉我们,他小时候曾听他70岁的爷爷说过,光绪年间,周口曾有一位传本御史李耀英在做80大寿时宾客盈门,他有一个得意的门生,官居杭州知府,在为李先生祝寿时,从杭州带来了数十只龙舟,在沙河上戏耍,临行的时候没有带走,从此这杭州龙舟就在周口落了户。
这传说毕竟是有传说的性质,虽然我们目前尚无法考证这个传说的真实性究竟占多大的比例,但是这种传说却是来源于群众,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富贵人家的一种依附心理。如果龙舟果然来自那位做寿的杭州知府,那么龙舟也就只能是穷人们用来为富
人们取乐了,与端午节玩龙舟的习惯也就相去甚远了。
还有一种传说我们觉得更为可信,也更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这周口市处于沙河、颍河和贾鲁河交汇之处,三岸对峙,犹如武汉三镇,素有“小武汉”之称。周口地区一带在历史上又是古文明的发源地。人祖伏羲曾率部人游牧于此,认为此处是八卦之中,天地之心,乃建都于此,由此形成了以太昊陵为中心的商业区。这里的沙颍河通淮河入长江直到上海,形成了一条强大的水道运输干线,与此同时南方贸易的繁荣、南方的文化便浸进了豫东,端午节玩龙舟也是沿袭了江浙一带纪念大诗人屈原的缘由和习惯,应该称为长江楚文化的一支。
周口市复苏龙舟大赛,其思想也来源于这个传说。周口市委宣传部部长赵红旗告诉记者,周口人把龙舟盛会当成开发周口的良好机会,他们请八方来客借在船上观赏龙舟大赛的间隙,来洽谈业务。周口市电缆厂和毛巾床单厂在4天的龙舟活动期间便与外地客商签订了80多万元的供货合同。
确是如此,我们在龙舟上还看到这两位法国客人,他们是市造纸厂请来洽谈生意的,目前尚未结果,我们但愿他们顺利。
1988年6月17号上午开始了正式的龙舟比赛。如果你看过南方的龙舟比赛,一定会发现,周口的龙舟竞争不像南方的龙舟,它已经和江浙龙舟大相径庭了。江南的龙舟舟长体窄,而周口龙舟却是舟短体宽,柳叶形的龙船上还有一座竹扎的牌坊,饰以彩缎作为龙身,龙头龙尾相连两头,倒有点北方跑旱船的味道。这也许就是北方文化对南方文化的浸透,两种文化共同哺育了周口龙舟。
今年参加龙舟比赛的有13个队,清一色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龙船号子同期声。)
上万人的观众都站在河堤上观看龙舟竞斗的胜景。老人们叹惜说,有生之年终于又看到了一次端午龙舟,他们仍然记得当年龙舟赛的盛况,满地遍野的人把野兔都赶得往河里蹿,有人夸张地说,人都快把周口的井水喝光了。
周口龙舟不同于南方龙舟还在于,它不仅有竞渡,300米赛,还有河上游戏捕鸭,也叫做捕扁嘴。也许是因为这种原因吧,周口的龙舟才比南方的短。
这些是彩船,传说过去是大户人家为了显示自己家资的豪富,带着太太小姐专乘的观赏船,彩船上投下鸭子,捉到以后发给赏银,故又称赏标船。
又一只鸭子放下来了,让我们看看这些年轻人精彩的表演。(捕鸭趣味镜头)
在观赏的人群中,我们发现了著名相声演员马季,他刚刚被周口市授予荣誉市民,马季同期声:“老乡们想听段相声,很遗憾,我这次从北京来时走的急,光记着带眼睛,没有带嘴来,请谅解。”
外国朋友的兴趣也起来了,瞧,他投放了一只鸭子,但不知道是什么赏银。造纸厂厂长程剑虹告诉我们,生意已经洽谈成功。怪不得他们这么高兴呢!?
河上的拔河不知算是体育运动的复古呢还是超越。我们还了解到,近两年周口市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飞跃,改革给周口市带来了生机,工农业产值的直线上升,这才产生了今天这场隆重的盛会。
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高速发展的工业和古老的文明,冲天喧哗的唢呐和震撼激动的的士高,两种文化两种文明的融合,在周口市这方古老的土地上必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