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崂山风景区概况
从崂山旅游导览图可以看出:崂山风景区分南线、北线、中线和一条海上观光游览线;主要由北九水、巨峰、仰口、华楼、太清等游览区构成,游览景点共有200余处。
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青岛市区以东的黄海之滨,面积为446平方千米,最高峰叫“巨峰”,俗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万里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崂山奇特的山势。奇峰、怪石、象形石随处可见,可谓是“天然雕塑公园”。
崂山年平均气温为12.6℃,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宜人,是旅游、疗养、度假的理想之地。崂山植物品种繁多,古树名木葱郁苍劲,更令人称奇的是南北花木盘根共存。为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
崂山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颇受历代名道高僧的偏爱。
崂山自古就是道家方士修仙炼丹的风水宝地,鼎盛时期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著名道士如唐代的李哲玄,宋代的刘若拙,元代的丘处机、刘处玄、刘志坚,明代的张三丰、徐复阳、孙玄清、齐本守等都曾受到过帝王的敕封。崂山的佛教也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著名的庙殿古刹有法海寺、潮海院、华严寺等,法显、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此弘扬佛法。为世界佛教所推崇的那罗延窟坐落在崂山东麓棋盘石游览区,被佛教界称为“世界第二大窟”。
崂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明霞散绮”、“棋盘仙弈(yì)”、“岩瀑潮音”、“蔚竹鸣泉”、“太清水月”、“龙潭喷雨”、“华楼叠石”、“巨峰旭照”、“狮岭横云”、“那罗延窟”等为崂山景区(点)中的佼佼者。崂山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荣誉称号。
2、太清宫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们通过“太清宫游览示意图”了解游览活动的走向和主要游览内容。各位请看,在游览精美的太清宫牌坊之后,经过正门和仪门,便进入主要游览区域。今天我们将重点游览“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景区(点),通过欣赏青石灰瓦、古朴无华的太清宫建筑,领略道家“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的思想境界。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太清宫概况。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在崂山众多的道教庙殿中,太清宫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迄今已有215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140年,江西人张廉夫始建三官庙供奉三官;唐李哲玄建三皇殿供奉三皇;宋刘若拙被宋太祖封为“华盖真人”,重修太清宫,形成今日规模,现存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
金明昌元年(1195),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刘处玄来太清宫讲授经典,太清宫道众归宗,并成为道教北七真随山派的祖庙。之后,许多著名道士闻名而来,在此隐居潜修、著书立说,如丘处机、张三丰、徐复阳等都曾在太清宫栖居修道,清代很多有名望的道长也都先后任太清宫的住持,使太清宫成为崂山最著名的道院之一。
太清宫坐落在宝珠山下,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由于被远处巨峰和近处宝珠山7峰环抱,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加上从海上送来的暖湿气流,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植物繁茂,四季常绿,花草飘香,生机盎然,被誉为“小江南”。
3、太清宫牌坊
太清宫牌坊高8米,宽16米,由采自崂山的白色花岗岩架构(崂山花岗岩非常有名气,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石材用的就是崂山花岗岩),四柱三门式。由底座、立柱、额枋和字板四部分组成,造型别致,庄重大气。自下而上分别雕有“事事如意”、“福禄寿”、“鹤鹿同春”、“十二生肖”、“龙形”等雕刻,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其中牌坊的龙共有101条,象征着崂山太清宫在山东众多道家庙宇百里挑一;另外在牌坊的侧面用浮雕雕着蝙蝠、金钱和“寿”字,就是民间常说的“福禄寿喜”。
太清牌坊阳面“崂山太清宫”5字为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闵智亭题写;阴面“阆苑圣德”为前任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刘怀远道长所题。“阆”字意为“空旷”,“苑”指花园,“阆苑”古指仙人所居之境。“阆苑圣德”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
4、三官殿
银杏树三官殿门前两侧各有一棵高大繁茂的银杏树。种植年代较久,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为太清宫道士刘若拙敕建道场、重修太清宫时所栽植,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而且这两株银杏都是雄性树,这大概是出于全真教不娶妻室、保全本真的考虑吧。
耐冬进入三官殿的庭院,首先看见的是两棵“耐冬”树。耐冬又叫山茶,花期从每年的12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5月,长达半年时间。因盛开时正值隆冬季节,却能迎风怒放,所以称为“耐冬”。耐冬是青岛市的市花之一。
原来在三官殿的院内东边有棵耐冬高近7米,粗约60厘米,树龄600多年,传说是明朝道士张三丰从长门岩岛上移植过来的,单瓣红花,是蒲松龄《香玉》篇中红衣女神“绛雪”化身,国内植物学家对这棵山茶评价极高,认为它是国内最大的山茶树之一,属于国家级古树名木。可惜已死,现为补植的一棵。西边这棵是重瓣白花,400多岁。自从旁边的绛雪仙逝后,再也见不到当年花开之时,院子里红色茶花与重瓣素白的茶花相映生辉、争奇斗艳的奇观了。
三官殿三官殿主殿属单檐硬山式砖石结构殿堂,顶面覆盖黑色板瓦和简瓦,长方形,为标准的宋代建筑风格。殿内供奉“三官”神像,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实际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3位部落首领尧、舜、禹的化身。传说尧生有八彩眉毛,因敬天爱民,上应天象,天下风调雨顺,被后人尊为天官;舜长有双瞳孔的眼睛,因当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而被尊为地官;禹因治理水患而被尊为水官,大禹治水的故事妇孺皆知。主殿东西两壁是“雷神”和“真武”二神的画像。
5、三清殿
三清殿是道教供奉主神“三清”的殿堂,为太清宫三大殿中的主殿。三清殿是座长方形庭院,由一座正殿和两座偏殿组成。正殿为砖石结构的硬山式建筑,正殿门的两侧各有一株桂花,东侧是金桂,西侧是银桂(四季桂)。
三清殿正殿供奉的是三清真神。居中是玉清,为元始天尊,手持圆珠,象征洪元;东为上清,是灵宝天尊,手捧如意,象征混元;西为太清,为道德天尊,手持宝扇,象征太初。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这三位也是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在三清殿外侧,供奉的神像是镇坛王灵官,他红脸膛,三只眼,三目怒视,虬须四张,披甲带盔,手持钢鞭火轮。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和纠察神,相当佛教护法韦驮的地位。
东配殿供奉的是“东华帝君”,在神话传说中它是天上阳神的总管。全真道奉他为北五祖的第一祖,他姓王名殆(dài),道号“东华子”,曾经隐居昆嵛山烟霞洞潜心修炼,修道成功后,得天真赐号“东华帝君”。
西配殿供奉的是西王母,神话传说她是天上阴神的总管,居住在昆嵛山的瑶池,民间称她为王母娘娘,西王母是她的官称。西王母最初是中国西部一个部落的首领,随着历史的传说,逐渐演变为神话,西王母也由人变成神,成为玉皇大帝的妻子,道教中称她为原始天尊的女儿。
三清殿院内种有芍药、金桂、四季桂等多种花卉,最为名贵的就是东华殿前的这棵绿萼梅,树体虽不高大,但树龄已有三百多年。据说他是长江以北同类树种当中最大的一棵,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6、三皇殿
概况三皇殿始建于唐代,由正殿和东西两个偏殿组成。唐昭宗天佑元年(904),河南道士李哲玄按九宫八卦方位,筹资修建,供奉“三皇”,原称“三皇庵”。李哲玄精于园林设计,亲自带领道众重修道路,栽植花木,修整泉池,使太清宫更符合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正殿正殿内供奉天皇、地皇和人皇。“三皇”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三位领袖—伏羲、神农、轩辕。手持太极图的是天皇伏羲,传说伏羲仰观于天,俯察于地,通阴阳而兼三才,始作八卦,即流传于世的“先天八卦”,后被人们尊为天皇;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农,传说神农氏生有水晶肚子,为使人类有足够的生存食物,尝遍百草,后人尊其为地皇;手握笏板的是人皇轩辕氏,他做兵器,造舟车,因统一了我国黄河流域各分散部落,建立起中华民族的雏形,而被尊为人皇。供奉“三皇”,是道教思想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纪念“三皇”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理所当然。
三皇殿正殿两侧供奉的是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十大神医”。
正殿门口外侧的墙壁上,各镶嵌一块碑刻,分别记述的是元太祖成吉思汗敕封崂山道士、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龙门派开山鼻祖丘处机掌管天下道事的圣旨。东边是成吉思汗敕谕丘处机的护教圣旨,西边是成吉思汗颁给丘处机的金虎符文,距今已有780余年历史,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救苦殿东偏殿救苦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及太乙真人。
耿真人祠西偏殿为耿真人祠,也称“耿祖祠”,殿内供奉的是明代太清宫道士耿义兰。
桧柏三皇殿中的这棵古柏传说是太清宫开山始祖、汉代人张廉夫所栽植,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因植于汉代,所以人称“汉柏”。令人称奇的是,这株古柏从树干上又长出两株不同类别的树:一株是树腰部东南面的“五倍子树”;一株是西北侧沿着树干攀缘而上直达树梢的凌霄,形成了极为奇特的“三木一体”现象。
7、海印寺遗址
这块长方形房基平台便是海印寺遗址。刻有“海印寺遗址”的石碑,用的是原来修建海印寺时的石材。碑刻记有“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碑文。
明万历年间,这里发生过一场僧、道为争夺庙产土地的斗争。僧方的代表人物是憨山大师,道方的代表人物是太清宫道士耿义兰。憨山大师深得慈圣皇太后宠信,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在五台山修行时,从《华严经》上看到有关那罗延窟的记载,遂不远千里来到崂山,在那罗延窟坐禅修行两年余,原来想在窟旁建寺,后因地域限制,不宜扩展,更觉得建筑材料运输、施工等多方面都有困难,才易地太清宫处建海印寺。
万历十四年(1586),万历皇帝把15部大藏经分赐给全国名山古刹,慈圣皇太后又特赐了一部给崂山,因当时无处置放,再次赐银建寺。憨山大师收购已破败不堪的太清宫庙产,经过四年的努力,于万历十八年(1590)建成海印寺,建寺后,香火大盛。
因为海印寺建在太清宫的前面,为了保护太清宫道教地产,以耿义兰为代表的太清宫道士起而抗争。其实早在万历十四年(1586)憨山大师修建海印寺之始,先是太清宫道士刘真湖等人与之争夺庙址,后来耿义兰协助刘真湖等人走州过府、逐级上诉,但各级衙门因憨山大师背后有皇太后撑腰,谁也不敢得罪,反倒将耿义兰以诬告治罪,并多次把耿义兰打得遍体鳞伤。耿义兰不服,又赶赴北京告御状。后来通过关系,把状子送到了万历皇帝面前,终于胜诉。万历二十八年(1600),万历皇帝下谕逮憨山进京问罪,并以“私创寺院”罪发配雷州。
在御批“毁寺复宫”的同时,朝廷为嘉奖耿义兰护教有功,敕封他为“护教真人”,并颁赐新版本《道藏》5485卷,钦赐御伞、御棍、金冠紫袍,永镇山宫道场。经过这场官司,崂山太清宫还获得巨资重修,一时名声远播,空前繁荣。
这场僧、道斗争实质上是皇帝与帝后权力之争,憨山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几百年过去了,现在只剩下这方遗址。
8、巨峰风景游览区概况
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巨峰风景游览区,先从“旅游导览图”了解一下此次旅游活动的整体安排:大家请看,我们将乘索道上山,下索道后远观自然碑、海上名山第一石刻,之后探寻游览八卦门中的精彩卦门景观,登览灵旗峰极目四望,感受花岗岩地貌的雄伟奇特,最后步行下山。接下来我给各位介绍一下景区概况。
巨峰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中部,以崂山最高峰即崂山主峰“巨峰”命名,海拔1132.7米,是我国18000千米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
登上崂山极顶,可以居高临下,观赏碧波万顷的滔滔黄海、如珠似玉的礁盘海岛、美妙变幻的五彩云霞、奇峰竞秀的山峦风情。夏季可领略“云海奇观”、“崂山火球”的壮美气势,冬时能观赏到“银峰晶挂”的万千景象。在崂顶观海上日出,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巨峰景区以山海、天象、奇峰、怪石等构成了雄伟壮美、离奇多变的绝顶风光。
9、“海上名山第一”石刻
“海上名山第一”石刻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在95岁时为崂山题写,笔力苍劲,犹如游龙飞凤。有人说石刻富含寓意:“海”字的三点水像一只喜鹊,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每”像只狐狸,富有灵性,意指崂山人杰地灵;“上”字像是一个道士在作揖,体现了崂山道家文化特色;“名”字如同一只孔雀立在石头上,跟旁边的象形石“雀石”正好吻合;“山”字像一个人正划着船在海中乘风破浪,体现了崂山的山海特色;“第”字分明是两只鸟同在一棵树上;“一”字像一只元宝,寓意崂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10、北九水景区
朋友们大家好!请在北九水旅游导览图这里集中,各位请看,今天我们的行程跟水密切联系在一起,我们要沿着这“九水线”,在纯净的生态环境中观光游览,一直走到观瀑亭,欣赏潮音瀑的壮观景象。接下来,我先介绍一下北九水游览区的概况。
北九水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中部偏北的白沙河中上游地带。这里自然景观优美,道教历史文化丰富。由于北九水地处巨峰北部,寒冷空气可以进来,气温较低,适合低温带植物生长,植被种类丰富,所以又有“小关东”之称。
人们常说:“不到北九水,不算游崂山。”北九水以其丽山秀水绘就的优美画廊,驰名中外。崂山源泉之水从海拔1100多米的高峰顺势而下,中途又汇集了众多溪流,凌空泻入靛(diàn)缸湾,又从靛缸湾溢出,北九水涧谷始于靛缸湾,止于崂山水库的“月子口”,全长约11千米。溪水沿着长长的深山峡谷,弯弯曲曲,一路前行。每拐一个弯称作一道水,形成了内九水和外九水共18道水。
如果说崂山是座“天然雕塑公园”,北九水则是这座天然雕塑公园的“园中之园”。
这里可谓“五步一换景,十步一重天”,随处可见的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清澈的流水千回百转,潭水碧绿,变化无穷。当步入北九水这幅巨大的画廊,如同“人在画中游”。
景区内著名的景观有潮音瀑,蔚竹观等。潮音瀑又名“鱼鳞瀑”,是内九水的尽处,分别以水的声音似潮音、流水形状像鱼鳞而得名。瀑水凌空而下,一波三折,瀑水飞泻的声音犹如澎湃的潮水,素有“崂山第一瀑布”之称,在崂山十二名景中称为“岩瀑潮音”,集“幽、险、奇、绝”为一身。
蔚竹观原名“蔚竹庵”,2006年改名为“蔚竹观”。据资料记载,宋代时,蔚竹庵附近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环境清雅,被誉为“蔚竹鸣泉”。
蔚竹庵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当时全真华山派道士宋冲儒来到这里,见山峦迭翠,涧水鸣琴,清静幽雅,实为道家清修之胜境,便不畏艰辛,建道庵于此。整个道庵占地2.6亩,建筑面积15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进殿院,有正殿三间、道舍十余间。
现在的蔚竹观是按原样重新修建的,院内植有白丁香、赤松、山茶等名贵花木。另有树龄800余年和400余年的古银杏树两棵。
11、“上清风景游览区”(含龙潭瀑)
上清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东南部,以自然山林景观和道教名胜为主要游览特色,生物的多样性程度较高,人文资源比较丰富。
龙潭瀑又称“玉龙瀑”,瀑水源自崂山南麓的八条溪流,这八条溪流汇成八水河,全长8千米。
河水自上而下在此形成一股激流,又从高约30米的悬崖陡壁奔腾而下,形成了瀑布。
由于崖高水急,瀑水凌空飞泻,宛如一条白龙从云端腾起,落入潭中,瀑击潭水,声若龙吟,音韵激昂,气势雄伟壮观,故称为“龙潭瀑”。瀑水落入的水潭,称“玉龙潭”。
站在潭边,狂泻而下的瀑水由于落差较大,山谷中风势又急,瀑水在空中被山风撕碎,形成濛濛细雨,落入潭中激起满谷水雾,如同置身雨中,这即崂山名景之一“龙潭喷雨”。
潭边有石建烈士像。石建烈士为驻青原海军第一航空机务学校学员,1985年5月4日在崂山游玩时,突遇山洪暴发,为抢救遇险游客牺牲。
沿山路上行,抵达上清宫。上清宫始建于宋代,门口千年银杏为宋道士刘若拙所植,是崂山银杏树中最粗壮的一棵。蒲松龄《聊斋志异》之《香玉》篇中白衣花神是清代院中白牡丹化身,不幸枯死。
上清宫主殿是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东配殿供奉“三清”真神。西配殿供奉“北七真”,即王重阳的7位弟子。
12、“棋盘石风景游览区”(含那罗延窟、华严寺)
棋盘石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区东部,南接太清、上清景区,北靠仰口景区,西通巨峰景区,东临黄海。景区中主要有自然景观棋盘石、天然洞窟那罗延窟,还有崂山现存海拔最高的道教庙殿明道观和近代寺院华严寺。景区因位于巨峰东北方向的奇峰,海拔657米的棋盘石而得名。
华严寺原名“华严庵”、“华严禅院”,是“华藏世界”的中心区。华严庵由清初顺治九年(1652)即墨乡绅黄坦出资修建,是崂山规模较大的佛教庙宇,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有房屋120余间,是四进式的院落。第一进原有僧舍12间;第二进为藏经阁,阁中藏有清顺治九年(1652)刊本《大藏经》一部,明人手抄《册府元龟》一部和明版经典142册,计1000卷。该藏品经郭沫若先生鉴定,认为是国内珍宝;第三进为正殿。第四进为后殿,即大悲殿。华严寺极盛时共有殿宇僧寮130余间,僧侣80余人。
1931年,沈鸿烈为华严庵赠匾,将其改名为“华严寺”,并沿用至今。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青岛,流亡的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就设在这里。后经多次修缮。现在的华严寺是1999年重新修葺的。
那罗延窟位于那罗延山的北坡,是一处天然的花岗岩石洞,四面石壁光滑如削,地面平整如刮。石壁上方凸出一方薄石,形状极似佛龛。洞顶部有一浑圆而光滑的洞孔直通天空,白天阳光透入洞内,洞中十分明亮。
据说这个洞原来没有孔,那罗延佛在成佛前带着徒弟在此洞修炼,当他修炼成佛后,凭着巨大的法力将洞顶冲开一个圆孔升天而去,才留下这么个通天的圆洞。在梵语中,“那罗延”是“金刚坚牢”的意思。由于此窟由花岗岩构成,与梵文的那罗延名实相符,因此僧侣们称此窟为“世界第二大窟”。
13、仰口风景区
仰口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景区的东北部。背依奇峰仙山,面朝黄海,风光特色以仙山寺院、海湾沙滩为主,有“仙山胜境”“洞天福地”的美誉,是休闲、避暑、度假、娱乐胜地。
景区内著名的景观有狮子峰、太平宫、寿字峰等。
狮子峰因巨石犹如一只强悍威猛的雄狮傲视沧海而得名,是观海上日出的理想之地,著名景观“狮峰宾日”、“狮岭横云”出自此处。
太平宫始建于宋建隆元年(960),开国皇帝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士刘若拙为“华盖真人”后拨款修建。院中“海上宫殿”四个大字,据说是修建太平宫时宋太祖敕封,题字为清朝华世奎手书真迹。太平宫整个建筑呈“品”字形,由正殿和两个偏殿组成,正殿供奉妈祖,东西偏殿分别供奉关圣帝君和文昌帝君。
寿字峰上镌刻了我国古今近百名书法大家用不同字体书写的“寿”字,构成了百寿图,也是“寿”字的书法展览。其中最大的“寿”字高20余米,宽16米,寓意为“高寿、长寿、大寿、万寿”。
这里的仰口海滩宽阔平展,沙质优良,海水澄碧,是理想中的海水浴场。
14、华楼风景区
华楼景区位于崂山西部,毗邻白沙河。因主峰华楼峰而得名。华楼峰是华楼景区的主峰,海拔348米。华楼峰上有巨石,石高21米,形状独特奇异,远看就像一座高楼直插云霄,故而得名。华楼叠石是崂山胜景之一。
15、流清风景区
流清风景区以壮丽的山海胜景为主。北望巨峰高插云天,群山层叠,气势巍峨,沿海平沙一片,是优良的天然浴场。山谷幽邃深奥,海上岛屿散布,在此游览海山胜景,乐趣无穷,现已辟为旅游度假区。著名景观有伏鳌、青蛙石。
从大河东乘坐景区游览车前往太清游览区,途中经过流清景区,路边有刻石,上刻“伏鳌”二字。从空中俯瞰崂山,就像一只巨大的鳌鱼俯卧海面。传说以前这只鳌鱼经常兴风作浪,有一对兄妹在众人的帮助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降服了它,因此得名伏鳌。
继续前行,车行的右手边,往近海岸处看,能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好似一只正要跳跃下海的大青蛙,栩栩如生,因而得名。青蛙石是崂山第一象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