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上海
2020年12月,上海武定路930弄,一座老建筑正在进行修缮。小楼看上去很普通,但施工人员却发现了一个藏在深处的秘密。
【同期声】罗深奥,施工监理:“其实我们在拿到图纸的时候是并没有这个空间的,就当时我们在实地勘测的时候才发现有这样一个空间。这样一个空间呢,按照咱们本来原有来说,就是家家都会有阁楼,至少曾经家家都有阁楼,对吧。但是我们看到外边的阁楼,外边阁楼间它空间大部分都利用起来了。但是这边阁楼,这边有一部分空间它并没有好好地利用起来,我们也是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
一大片区域没有出现在建筑图纸上,连门也只有一半大小。这座小楼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一个秘密机关的旧址。90多年前,进出这里的人总是行踪隐秘,他们就连写字都很特别:舔墨、书写、笔锋掠过,却只留下淡淡水痕,晾干后更是没有一丝痕迹。然而,当另一种液体涂抹后,字逐渐显现。这是“密写”,用于传递情报。
【字幕】中国共产党中央特科机关旧址
在当年,一群擅长各种情报技能的共产党员集结在此,他们属于一个秘密组织——“中央特科”。
【同期声】李凯城,李克农之孙:“我爷爷生前回忆,他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做)保卫党中央的大警卫员。”
【同期声】钱泓,钱壮飞之孙:“用周恩来的一句话,叫做如果没有钱壮飞,我们党的历史将重新改写。”
【字幕】周恩来(1895-1976)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11月,在周恩来的筹划领导下,党的政治保卫机构——中央特科正式成立。在敌人白色恐怖的环境下,成功地做好情报保卫工作的首要前提,是有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员。周恩来对进入特科的工作人员不仅进行严格的考察,并且经常教育他们要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的纪律意识和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精神。这条秘密战线斗争的成败胜负直接影响到革命的每一进程。
【同期声】周秉德,周恩来侄女:“周恩来深感到我们自己要有耳朵、要有眼睛、要了解情况,而且要有手段,所以要严格地保密、要单线联系等等这些制度都要建立起来。”
【字幕】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原天蟾舞台)
天蟾舞台,上海历史最为长久、最具规模的戏剧演出场所。在这座有近100年历史的建筑里,有工作人员在上下辗转、穿越明暗后,发现了一处令人生疑的地方。
【同期声】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胡喆,宣传主管:“因为这边是以前是我们的一个招待所,然后在就是装修的过程中拆了一部分装饰嘛,然后就发现这边的墙可能很奇怪,就是声音有些不一样,到这边就感觉是空心的,能听出这个声音。所以对面其实不是我们剧场。”
【字幕】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周恩来(1898-1976);瞿秋白(1899-1935);邓小平(1904-1997)
其实这是一道门,连通着隔壁。1928年在此营业的叫福兴商号,表面上看是一家公共租界里生意不错的布行,但有时商号的主人会密切注视窗外,因为身后可能是瞿秋白、周恩来在开会。从1928年11月到1931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差不多都在这里召开。如果发现可疑,二楼开会的人可以不经过隔壁天蟾剧场、一楼生黎医院迅速从后门撤离,和医院病人、剧场观众一同消失在人流中。设立机关、布置会场、安抚家属,这些总务工作由中央特科一科负责。此外,特科还有负责搜集情报、对敌侦查、掌握敌情的情报科。三科是行动队,又称“红队”,负责打击特务、镇压叛徒。四科是交通科,负责联络交通与电台通信。
【字幕】《特务工作之理论与实际》;陈赓(1903-1961)
1928年,特科请来一位王先生做老师,但在不同人的回忆中,王先生却有着不同的样子。他“一身青缎子裤褂,裤腿用黑缎带扎紧,样子很像上海的小开”(张克侠),他“络腮胡子从下巴延伸到耳边,和头发连接在一起,很像个歹人”(苏策),“外形文弱,但性格稳重,能吃苦耐劳,可以带兵”(蒋介石)……王先生时常变身,最后竟编出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情报网。一些人坐在情报传递的节点,另一些人隐藏在核心机关。有人有姓无名,有人只是个代号,有些人只有王先生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位王先生就是中央特科情报科负责人陈赓。
【字幕】上海
即使有着万全的准备、精心的布局,但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党组织依然危险重重。1929年8月24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彭湃等6名同志在秘密开会时突然被破门而入的武装巡捕逮捕。6天后,彭湃、杨殷等4人在上海龙华被杀害。烈士牺牲当晚,周恩来向特科下达命令,一定要惩处叛徒。这个叛徒不是别人,正是彭湃的秘书——白鑫!
【字幕】纪录片《隐蔽战线》片段
淮海中路和合坊的名字一直未变。1929年冬,陈赓将目光锁定在这里。特科很快查到白鑫的住址。获取情报后,“红队”迅速租下了和合坊27号。陈赓的线人报告,白鑫就龟缩在对面的43号——淞沪警备司令部侦缉队长范争波的家中。1929年11月11日,白鑫打算趁夜色离开上海,刚出43号后门就被“红队”队员击毙。但此刻,特科的任务并没有结束。烈士的遗孤需要有人抚养。于是,中央特科就在上海秘密开办了一家幼儿园。
【同期声】“宝贝们,你们知道我们幼儿园的名字叫什么吗?”“大同幼儿园。”“那你们知道我们幼儿园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吗?它几岁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我们大同幼儿园是1930年成立的,它今年已经91岁了。”
【字幕】上海,大同幼稚园旧址;彭阿森,恽希仲,蔡转;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
同样是这座幼儿园,91年前,最早一批30多个孩子从未等到过父母的接送。这张当年的合影中,有彭湃的儿子,恽代英的儿子,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女儿。他们是烈士遗孤。这张照片后排站着毛岸英、毛岸青与毛岸龙。在母亲杨开慧牺牲后,他们也辗转来到大同幼稚园。
【同期声】原上海电视台总编室,吴基民,主任:“这是件担了很大风险的事情,你保护毛泽东的孩子就等于保护毛泽东,因此是抓住基本上是杀头的。”
幼儿园的负责人是一名姓王的牧师。最初,他只筹到了500元,但这远远不够。
【同期声】原上海电视台总编室,吴基民,主任:“正好这个时候他的祖母就年纪大了,准备在她在世的时候把家里田地地产就分一下,就分给他了四五十亩地。他就把这四五十亩地就卖掉了,卖掉之后得了一千块钱。他的老祖母是很伤心的,感到好像你等于跟我们老家彻底告别了。”
【字幕】顾顺章
为换来孩子们美好的童年,王牧师背上了不孝的名声。但是,事情的发展越来越糟。1931年4月,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参与领导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
【同期声】钱泓,钱壮飞之孙:“顾顺章知道上海、党中央和上海这些重要领导,江苏省委,他都知道。”
【字幕】纪录片《隐蔽战线》片段;钱壮飞(1896-1935)
情况万分紧急,中共中央即将遭受灭顶之灾。但幸运的是,情报被中央特科成员钱壮飞截获。此时他的身份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主任——徐恩增的机要秘书。
【同期声】钱泓,钱壮飞之孙:“我爷爷看到之后惊出一身冷汗,赶快通知交通员让他到上海去找李克农。”
第二天,放心不下的钱壮飞处理完最后工作也赶往上海。
【同期声】李凯城,李克农之孙:“我爷爷接到这个信以后也非常地着急,为什么?这涉及到党中央的安全!向陈赓报信,陈赓又通知周恩来。”
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党采取果断行动,迅速将中央机关和中央主要领导干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或撤离上海。
【字幕】毛岸英,毛岸青
大同幼稚园却难以幸免,被迫关闭。当时,毛岸龙已因病去世,毛岸英与毛岸青一度被王牧师领回家中抚养,后因故流落街头。多年后,党组织找回毛岸英与毛岸青,护送他们前往苏联读书。
【字幕】陕西,延安市;董健吾(1891-1970);上海
1936年初,王牧师还曾作为宋庆龄的信使秘密前往瓦窑堡向党中央汇报工作。1960年,斯诺也向毛泽东打听当初护送他去延安的王牧师,现场竟无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经过一番查证才得知王牧师是中央特科成员,他的真名叫董健吾。90多年前那些置身于隐蔽战线的人们只能千方百计地将自己隐身于暗处,在黎明前的黑夜里默默战斗。
【字幕】北京,中央档案馆
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央档案馆中保存着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其中,有大批毛泽东签字的文件,有八七会议的文字记录以及党中央给各地组织的指示。这些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有两万余件,人们习惯称之为“中央文库”。
【字幕】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陈为人;陈为人(1899-1937),韩慧英(1903-1968)
画像上的这个人叫陈为人,1921年在莫斯科入党,曾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党中央在顾顺章叛变后陆续撤往苏区时,陈为人成了“中央文库”在上海的守护者。仔细观察一些陈为人保管过的档案,边缘的空白被人为剪下,只留下必要的文字,以减小文库存放的体积,利于保管和转移。陈为人与妻子白天经营着一家湘绣店用来掩盖身份,只有晚上才能开始工作。我们很难想象,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两个手持剪刀的人一剪又一剪将20箱文件最终压缩成6箱。
阁楼上,有一只火炉常年不灭,剪下的文件边缘被立刻投入其中。一旦敌人破门而入,陈为人会以火实现自己的誓言:“定以生命相护,宁可放火烧楼,与文件俱毁。”
【同期声】沪剧《一号机密》,周小倩,导演:“他(陈为人)的东西就是一个炉子和一把剪刀。要把过去的东西要烧掉,要不然他害怕。万一暴露了怎么办?冬天可以,夏天37(摄氏)度上海这种闷热的天,看似很容易,你仔细想想,太艰难了!而且这么多年!”
原本党组织安排陈为人从东北来到上海是为了治疗严重的肺病,白色恐怖下的压力与辛劳此刻让他以命相搏。
【同期声】上海沪剧院:“达伟(陈为人),你身体不好,记住一定要坚持吃药。”“可是我还很担心!”“不要担心,我会回来的。回来给你烧晚饭。”“慧芳(韩慧英)……”
2021年,上海沪剧院正在将陈为人的故事搬上舞台,取名《一号机密》,舞台上的妻子内心充满着对丈夫与家人的不舍。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中,陈为人的妻子韩慧英是一名中共地下交通员,每一次出门都可能是生离死别。
【字幕】上海,龙华监狱旧址
担心的一幕终于发生了。1935年2月,地下联络点遭到破坏,妻子不幸被捕。曾在国民党监狱备受折磨的陈为人,他知道在幽暗的牢房里一个新来乍到的犯人会遇到些什么!一边是结发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身陷囹圄,另一边是守护多年的中央文库、千钧重负。没有记载陈为人得知妻子被抓时的感受,只知道他在第一时间就完成了中央文库的转移工作。从此,陈为人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屋外,常常是呼啸的警车,陈为人独自拖着两万多份档案、三个远未成年的孩子,在上海这座“孤岛”里躲避、辗转。
【同期声】沪剧《一号机密》,周小倩,导演:“在外人(看来),他必须要住洋楼,要住个贫民窟很快就会被敌人发现了。但是孩子们全喝的是山芋汤,完了还有就是那个泡饭,弄得很稀的泡饭,孩子们就天天都这样吃的。”
找不到组织,没有经费,艰难度日的陈为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同期声】上海沪剧院,茅善玉,院长:“他没钱去医治。除了没钱,他还不敢到医院去医治。你要去医院就等于你就是抛头露面了。所以他只能硬扛。”
【字幕】陈为人;陈为人《开箱必读》
1936年6月,重病在身的陈为人在文库目录前写下这样一段话:“在未开箱之先,必取目录审查,尤其是要审查清理的大纲共两件,一切文件都是按此大纲清理的。然后才按目录次第去检查。万不可乱开乱动,同时于检查之后,仍需按原有秩序放好。”
1936年秋天的时候,陈为人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向下一位守护者移交了所有档案。陈为人曾经两次被捕,受尽酷刑,加之保护文库期间饥寒交迫,肺病日益严重,他最终没能熬过1937年的春天,去世时年仅38岁。
1949年9月,这批历经22年、由十余位共产党人接力守护、三人为之付出生命的珍贵档案送交回党组织,保护文库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
【同期声】李凯城,李克农之孙:“稍有不慎,如果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露了马脚,或者说露出破绽被敌人察觉,那也是灭顶之灾!”
【同期声】钱泓,钱壮飞之孙:“所以都要觉得干这个,你就要准备牺牲。”
【同期声】原中央军委交通科科长,吴持生,吴德峰之女:“而且很多人牺牲了以后都不知他的姓名!”
【字幕】宣侠父;陕西,西安市;宣侠父(1899-1938)
1938年7月31日,原特科成员、八路军高级参议宣侠父在西安神秘失踪。由于宣侠父在黄埔同学中有着极高威望,同时又长期从事党的情报和统一战线工作,使蒋介石恨之入骨,亲自下令,将他秘密杀害。限于这段特殊的历史,直到今天,我们仍旧无法找到一份完整的、公开的特科成员名单。
【字幕】陕西,西安市,中共七大会址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提议,为一批牺牲的革命烈士脱帽默哀,其中就有宣侠父、陈为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今后革命胜利了,应该给我们情报战线的无名英雄们发一个大大的奖章,很多无名英雄没能盼来这枚奖章就早早地离开了我们,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