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农历六月初六,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大早,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的禹穴沟,便响起了阵阵古老的牛角号和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按照由来已久的习俗,北川各界代表今天齐聚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祀典礼。
【画外音】大河汤汤,神禹导江。劈山交友,耒垦苍茫。三过家门,心系社稷。以民为本,万世景仰。

大 故 禹 里
北川作为“大禹故里”,受各界权威人士认可:
1992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为北川题字 “大禹故里”
【解说词】今天隆重祭祀的这位英雄,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继炎黄和尧舜之后的又一人文始祖——禹。因为在蛮荒时代治水救民和创立夏王朝的丰功伟业,后人又尊称他为——大禹。 尽管大禹已经远去4000多年,但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家国情怀,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榜样作用。 据史料记载,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诞生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尧舜时代。 【同期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 副会长 宫长为:大禹他是一个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我们之所以有时候以为他是神话,是我们后人对他的敬仰和崇拜。
大 雕 禹 像 【解说词】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远古英雄,为什么在北川一直沿袭着祭祀他出生的习俗?大禹与北川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其实,今日的北川,便是唐代被称作石泉县的地方,再往上溯源,西汉时是汶山郡广柔县的一部分,夏朝时归属梁州。可以说,尽管北川偏居一隅,并且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山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而史学界著名的“禹生石纽”之论断,便是北川厚重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同期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 宫长为:作为大禹文化特别讲到“禹生石纽”或者“禹生西羌”,这地面的遗迹保存最好的,只有北川,这是学术界公认的。 【解说词】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关于大禹的民间传说,以及独特深厚的大禹文化也是华夏大地别处无可比拟的。正因为如此,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特意为北川题写了“大禹故里”四个大字。 大禹不仅是北川各族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 距今4000多年前,华夏大地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面对这一空前的灾难,中华先民没有畏惧而是展开了顽强的抗争,而带领民众抗御水患的正是大禹和他的父亲——鲧。鲧采用传统的围堵洪水的办法,尽管历时九年但最后却没能成功。大禹接替治水的重任后,在总结父亲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破天荒地采用疏导的办法,最终降服了肆虐的洪水。 沧海桑田,今天在全球范围内,治理洪水最重要的法宝就是疏导,而这正是4000多年前的大禹留下的宝贵经验。 祭 活 祀 动 【同期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 宫长为: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这是大禹,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点。 【解说词】在历时13年治水的过程中,大禹始终奔波在抗洪第一线,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是被传为千古佳话。 一次,大禹回帝都汇报治水的进展情况,准备顺道回家看望妻儿,不过就在离家数里的时候听说豫州连降暴雨,于是毅然改变行程火速赶往灾区。又一次因为年幼的儿子身患重病,大禹艰难跋涉数日即将到家,却碰上了因洪水而背井离乡的荆州灾民,大禹再次义无反顾赶往荆州领导治水。还有一次,刚平息水患的大禹得知妻儿就在附近,正打算将她们接来团聚,却接到报告有部落反叛,为了百姓的安宁,大禹决定即刻督军前往征剿,与妻儿再次近在咫尺却失之交臂。 【同期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 宫长为: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家,家国情怀,这是大禹(精神)的根本。 民间祭祀 【解说词】河南阳城,中原大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但在距今4000多年前,这里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心。因为平息水患的丰功伟绩以及自身拥有的高尚品德,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无人可及,成为舜帝无可争议的接班人,最终在阳城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 为了倾听百姓的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大禹颇具创意地在朝堂之外放置五种不同的乐器,分门别类听取百姓的不同诉求和建议,开启了“五音听政”的执政模式。“五音听政”不仅让朝廷能直接了解到百姓的鼓与呼,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为官者的为所欲为。 大禹虽然位高权重,但在生活上从不铺张浪费,吃、住、行都非常简单。对于自己的亲人,大禹更是要求严格,明确规定他们不能铺张浪费,不能以王室的权力索取利益,还不忘训诫他们,要勤于政事,关爱百姓。 【解说词】以天下为己任,为黎民百姓着想,大禹的这种家国情怀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即使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大禹也没忘记这个治水和立国的根本。 上古典籍《尚书》记载了一首《五子之歌》,据考据其实就是大禹的遗训。其中写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同期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 宫长为:《五子之歌》讲的这些话,它是对大禹精神的一种诠释,就是以德为根本,以民为核心,这是根本的理念。大禹在中华文明的奠基、开创、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他的家风家训家规,从哪个层次讲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 遗 史 迹
李白题写的“禹穴”
【解说词】在北川的羌寨,每当天色放亮,都会响起古老而悠扬的羌笛。在羌族同胞看来,这声声羌笛不仅寄托的是对老祖宗大禹的思念,也将唤醒山寨老乡们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家规告诉他们,大禹治水13年终获成功,靠的就是勤奋,今天的他们要想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同样离不开勤奋两字。 对于北川的羌族同胞来说,大禹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寄托思念的精神偶像。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大禹高尚的道德情操,自古以来就是老乡们调解邻里纠纷和化解矛盾的一个重要标准。 青片乡正河村,依靠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古朴羌寨的文化遗产,成为北川最早开展羌乡旅游的山寨之一。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为了自家多接待几个游客这样的事,乡里乡亲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 今天,这两位老乡就因为招揽游客引起了纠纷,依照羌寨的习俗,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村口的大禹庙便是当事双方与村里长者一起摆事实、讲道理、辩真伪的指定场所。 【同期声】北川羌族自治县正河村村民:你们两个人,要遵循我们的祖训,今后不能出现任何事情,看你们两个同不同意? 【解说词】解决了纠纷还不算完事,当事双方还需要在大禹雕像前鞠躬致歉,并承诺不会因为这次的纠纷而影响以后的和睦相处。 【同期声】北川羌族自治县正河村村民:今天我在大禹(像)下保证,(今后)不抢客,不杀价,搞好团结,一起挣更多的钱。
石纽山
【解说词】其实,老乡们选择在大禹庙解决纠纷和矛盾,目的就是希望当事人通过对比大禹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提升自己为人处世的道德基准。 【同期声】四川大禹研究会副会长 赵兴武:北川的大禹文化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首先是历史悠久,最迟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大禹崇拜。第二,北川的大禹文化,它的根基在民间。 【解说词】随着羌乡旅游的蓬勃发展,为了让更多的外地朋友了解大禹的丰功伟业和不朽精神,北川的父老乡亲还自觉承担起了传播的重任,而夜幕降临之后的每一个广场便是他们最好的舞台。 【同期声】北川民族艺术团副团长 李永红:我们想传达给观众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学习、弘扬祖先大禹的坚韧不拔、公而忘私这样一个伟大的精神。 甘泉拓片 【解说词】如此深厚的大禹文化的土壤,不仅让大禹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还催生了一批批自觉践行大禹精神的先进典范。 这座即将竣工的唐家山堰塞湖跨湖大桥,就见证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北川的交通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唐家山堰塞湖更是阻断了周边三个乡一万多村民的安全出行。为了尽快让老乡们的生产和生活恢复正常,身为副县长的兰辉不顾自己身患疾病,与同事们加班加点奔波在交通重建的第一线,在一次调研跨湖大桥方案途中,不幸突遇意外,因公殉职。 兰辉把人生的最后时刻表交在了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路上,作为大禹的家乡人,他的血脉里流淌的是传承了4000多年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大禹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生命践行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兰辉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 习总书记的批示既是对兰辉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鼓励和鞭策。而这种秉承于大禹家国情怀的兰辉精神,对正处于脱贫奔康攻坚阶段的北川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助 脱 力 贫困
祭祀活动
紫霞村,这座远离县城的小山村,几年前还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但近年来这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去年还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而这种变化,在老乡们看来村里的第一书记黄媛媛功不可没。 【同期声】北川羌族自治县紫霞村村民 杨琼香:黄书记2015年就来到我们村,吃住都在我家里,她那阵来的时候她娃才3岁。 【解说词】为了提高老乡们的收入,甩掉贫困村的帽子,黄媛媛和村班子成员通过成立合作社,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使村民的年均收入从3000元跨入了万元大关。 【同期声】北川羌族自治县紫霞村第一书记 黄媛媛:我觉得这个大禹精神对我来说,就是要为老百姓做好每一件事情,把老百姓装进心里,解决好和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这个问题。 【解说词】在北川,像黄媛媛这样以大禹的家国情怀为榜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基层党员干部还有很多,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一座座山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今天,在大禹的故乡,弘扬大禹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大家在脱贫奔康道路上的一种共识。这个以大禹的家国情怀为追求目标,曾经战胜过特大自然灾害的美丽小城,正迎来历史发展的黄金时代。 【画外音】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