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图曾识零陵郡”的苍梧之野,镶嵌着一颗“今日方知画不如”的璀璨明珠;
在潇湘二水交汇处的五岭北麓,伫立着一座“春风无限潇湘意”的千年古城。
这,就是高擎绿色旗帜,向着国家森林城市疾速奋进的幸福之城——永州!
【推出片名: 绿色托起的幸福城市
——永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永州,雅称潇湘,又名零陵,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源头,毗邻广东、广西,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这里幅员辽阔。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人口630万,辖9县2区和2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这里历史悠久。不仅是中国最早见诸史书的34个古地名之一,也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吴楚故地,汉唐名郡”、“潇湘第一城”之美誉;
这里文化灿烂。是中华文化之源。不仅有中华始祖舜帝陵、佛教圣地阳明山、人类最早稻作遗址玉蟾岩、瑶族发源地千家峒、世界唯一女性文字江永女书等厚重底蕴,而且养育了理学鼻祖周敦颐、唐代“狂草圣人”怀素、清朝书法大家何绍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等历代名门。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达,老一辈革命家陶铸、江华,革命先烈何宝珍、唐克等,也从这里走出……
这里山川秀美。境内森林茂密、水碧天蓝,是湖南省四大重点林区之一,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和用材林生产基地。有8个国家级、4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和4个国家级、2个省级、3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有林场。全市拥有林地230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8.8%。尽管遭受2008年严重冰冻灾害,森林覆盖率仍然保持在61.89%的高位,森林蓄积量达到5644万立方米,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赞誉为“锦绣潇湘”。
【绿之萌发──绘就蓝图】
呵护青山绿水,实现绿色发展,是永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站在时代高点确立的重大战略。2011年,630万永州人民以此为据,开启了以绿色永州为主题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征程。
2月,中共永州市委出台《关于建设绿色永州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发布《建设绿色永州实施方案》,并召开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4月,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建设绿色永州的决议;6月,绿色永州建设百万人签名活动覆盖到全市城镇、乡村、企业和学校;12月,市人民政府行文,正式提出创建申请;2012年3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永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坚持科学创建,是永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色调。于是,以绿色、生态、现代、美丽、宜居、幸福为理念,以一核一江一水一带(字幕:一核:冷水滩、零陵为核心的中心城区;一江:湘江;一水:潇水,一带:洛湛铁路沿线为主体的林产工业带)、三山三区三林三屏(字幕:三山:舜皇山、阳明山、九嶷山生态山区;三区:生态林、经济林、城市林业经济建设区;三林:防护林、商品林、景观林共建;三屏:各类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生态兼用林三级生态屏障)和多点(字幕:多点,呈点状分布的生态建设地带)为布局,实现山水城林相融、城乡生态一体、人文景观和谐、生态经济共赢目标的创建蓝图应运而生。当年12月,永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付诸实施。
【绿之演绎──绿漫潇湘】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沿着科学规划指引,永州以森林作笔、大地为绢,给如诗如画的潇湘大地再添了靓丽一笔。
城区增量提质,建绿添景。五年百万大苗进城,装绿扮靓了大街小巷;主次干道提质,构筑了绿树成荫街区;永州大道绿色长廊、百里平湖水绿一色,潇湘公园、朝阳公园、森林植物园等50余个公园、游园的新建与改建,150余个“园林式单位小区”,宛如碧玉明珠,成就了“一城森林拥湘江,满目青翠映古城”的秀丽景观。短短几年,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街道树冠覆盖率迅速提升。(字幕:城区绿化覆盖率40.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15平方米、街道树冠覆盖率30.94%)。
城郊扩面增量,树影婆娑。每年50万亩面积的常规造林,写就了永州造林史上新的篇章;“裸露山地”歼灭战、部门单位联村建绿行动,让近20万亩“三难地”重新披上绿装;绿色乡镇和秀美村庄建设、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三边”绿化造林硕果累累。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水岸林木绿化率、公路铁路绿化率、村庄林木绿化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字幕:重要水源森林覆盖率93.1%,水岸林木绿化率92.39%,公路铁路绿化率86.55%,村庄林木绿化率34.18%)。
永州,这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因绿的演绎、绿的神韵,更显现出多姿多彩的勃勃生机。
【绿之财富──兴林富民】
森林,孕育了生命;绿色,蕴藏着财富。永州的创森进程,也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跨越的进程。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引领下,实现了生态与效益的互动双赢。
一产强基地。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力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全市新建油茶、毛竹、速丰林、木本药材、花卉苗木、珍稀树种和生物质能源林等高标准基地203万亩。同时,林下经济和多种经营强劲发展,“树上种石斛,树下种重楼”,让林子站着也能生财,林农“不砍树也能致富”。
二产促加工。通过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林工产业。已形成林油、林化、林药、林板、林果、森林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油茶、毛竹、家俱三个新兴“百亿园区”正快速崛起,成为永州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市拥有2家国家级、41家省级龙头企业,4个中国驰名商标,17个湖南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规模以上林工企业达到100余家。
三产做旅游。积极发展以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森林生态休闲旅游。春上阳明山赏花,夏进金洞漂流,秋去桐子坳看叶,冬到南风坳观鸟……生机勃勃的森林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赏景的时尚,永州旅游的中坚。
近几年,全市林业经济蓬勃发展,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2014年达到了265亿。零陵异蛇、金浩茶油、东安毛竹、道州厚朴、江华板材、江永香柚、新田家俱……一地一品牌,一区一特色,方兴未艾的永州林业经济,以自己特有的绿色理念,生动描绘出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画卷。
【绿之神韵──生态新风】
如果说森林是永州袅娜多姿的“形”,那么生态则是这里俊俏灵秀的“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永州始终将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创建工作融于一形、成于一体。
科普教育基地和生态科普馆,展现了生动自然的生态环境;市树、市花评选,传播了生态文化与生态理念(字幕:市树:香樟,市花:杜鹃);九嶷山公祭、阳明山和文化节、蓝山梨花节、国际湿地日、植树节、爱鸟周、森林防火宣传月等活动,倡导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全民义务植树,纪念林营造、树木绿地认养等活动,助推了全社会植绿、护绿、爱绿的良好风尚。一株株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一处处风景林区的建设管理,保护与发掘的不仅是绿色的生态价值,更是其中蕴含的文化传承。
【绿之呵护──永远的绿】
永州,湖南重要的绿色屏障。近年来,因良好的生态,先后有7县被列入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湘江源头区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范围。这一切,源于不负历史重托的永州人民栉风沐雨,对“锦绣潇湘”的精心呵护。
37载坚守高山瞭望,一家三代半个多世纪守护森林的全国林业英雄余锦柱;子子孙孙“宁可饿肚子,也要护候鸟”的淳朴农民吴荣三;用身躯阻止毁林刀光斧影,让“楠木王”得以幸存的铮铮硬汉奉明告……他们,演绎的是万千永州人爱绿护绿的传奇佳话,折射的是潇湘大地守望生态文明的不朽精神。
秉承这一精神,永州先后制定了《封山育林实施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公园管理办法》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地方规章;推行了以测土配方、林权电子管理为主的数字林业建设;在全国林业系统率先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构筑了群防群治的森林防火工作体系。使绿水青山的呵护有制度可循,秀丽生态的延续有法则保障。
永州是一本书,因为她底蕴深厚;是一幅画,因为她生态秀美;更是一首歌,因为她绿色的旋律格外清澈明快。正是这些,永州在2014年成为了全国2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唐代诗人陆游的千古绝唱,不仅展现了美丽永州的历史画卷,吟颂了幸福永州的现实乐章,更描绘了魅力永州的未来前景。我们坚信,经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洗礼的永州,绿色理念永存,这里的天将更蓝,山将更青,水将更绿,人民将更加幸福。
永州,永州,永远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