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秀水,希望石城——

石城乡电视片策划解说词脚本


(1、引子序曲,童声朗诵,清脆,稚气):石城有三宝:山水、老槐和城皋;石城有三红:牡丹、苹果和英雄。

(2、山水方位)由临城县城沿东楼线西行,平原渐渐退后,地势缓缓升高。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地势忽然平缓。一个村落,出现在你的眼前。

这就是石城村。

石城乡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脚本

石城,是太行山区一个独特的小镇。这里地处丘陵区,海拔高,山势缓,水流充沛。在这儿,你会产生一种神秘的身处高原的寥廓感。石城村周围,四条河流环绕,四座山峰逶迤。灵山秀水,哺育了石城人豪迈侠义的地域气质。

(3、红色传奇)这里是河北有名的英雄之乡。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华北;10月,临城县城失陷。日本鬼子在石城村造成了震惊华北的石城惨案。

在党的领导下,石城村成立了抗日民兵连,石城人奋勇上阵,与敌周旋。后民兵连被冀西游击队收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十一旅三营七连。石城青年杨绍义,被任命连长。1943年12月,在赞皇县长沙村,七连为掩护司令部转移,与十倍数目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一百多名将士为国捐躯,其中,三十五人为石城子弟。(可用同期声配以作战手绘画面)

(4、人杰地灵)(缓缓推出杰出人物的特写照片:路阳、路金栋、王峰山、杨庆山、尹雪斌等)当年的石城村,因为抗日工作积极主动,参军入伍青壮年多,党员多,是冀西有名的模范村。解放后,石城村更是人才辈出,近三十年,从这个小小村庄走出去的处级以上高级人才,总计五十多名,遍布全国各地。

天有大静,地有大美,人有大成。这是道的境界,也是石城的品格。

(5、古建文化)跟石城紧密相连的,有一个字:皋。就是南门楼。它是石城在外游子的一缕乡愁寄托。

石城乡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脚本

皋,是一个古老的汉字,本意是王宫外门。这个字在《诗经》里多次出现:《大雅·緜》道:廼立皋门,皋门有伉。意思是,建起城的郭门,郭门高耸入云。据记载,石城,于西周时垒石筑城;明代时曾重修皋门。四百年风雨侵袭,上世纪末,皋门全部倒塌。2010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村民们就地取材,修旧如旧,当年十一月,南门楼重修竣工。

(6古树文化)在石城乡,五百年以上的古树,多达几十棵。密集的古树,无声诉说着一方民风的淳朴明静。寺庄村这棵千年老树,植于唐朝。它的一半树干已干枯皴裂,另一半却绽绿吐翠,花叶清新。临城人说,千年松树万年柏,不及槐树一扑甩。仰望唐槐,便似仰望老村千年的文明史。

树下的天王寺,已堙没不知所踪;树下的百姓,已不知流传了几代。独有老槐葱茏依旧,陪伴着老村走过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石城乡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脚本

年代久远的事物,似乎都生了灵性,而老槐树,向我们昭示的,是石城深厚悠远的历史。“石城”二字,真正见于史书,是1690年,康熙29年。那年,县令杨宽下乡督查,正好遇到石城村西南“弥陀庵”重建选址,他便下马查看,一块儿定下了庵基的位置。至此,石城的名字在县志上出现。

(7、名优特产)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石城风光可品可赏,可圈可点:西冷水的温泉,魏家辉的瀑布,路家洞的老窑洞,西台峪的古石桥……石城位于岗丘地带,土壤多含硒、铁、铜、钼等微量元素。因此,石城的小米,米脂丰富、橙黄饱满;石城的牡丹,朵大色艳,美幻如烟;石城的红薯,皮红肉绵;石城的苹果,质脆甘甜……

石城乡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脚本

如今的石城人深深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丘陵岗坡,是致富的本钱。养护水土,植绿培绿,绿色产业已成为石城的主要产业。

石城乡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脚本

(8、现时发展)岁月悠长,文明不断传承,在新农村建设的今天,“环境美、生态美、产业美、精神美”,是石城乡党委政府永恒的追求。不搞伪生态、伪文化,而要立足本土,挖掘潜能,把石城的特色展现出来,把石城的潜力挖掘出来。种植小杂粮,建设牡丹园,种香菇,种羊肚菌,开发大北河生态旅游区……一个个特色项目,谋划出炉,并有条不紊的展开。

石城乡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脚本

如今,邢石大道、太行山高速连接线、联湖公路,两纵一横新路网于石城境内接二连三开通,势必打开她走向外界的大门。这个往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将以丰富的内涵,走向外界;在现代化的T形台上,秀出自己的绚丽风姿。

石城,石城,灵山秀水,希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