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位于华中地区的豫皖苏沦陷区,活跃着一支抗日劲旅——新四军4师。

     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勇善战、令日伪军闻风丧胆的部队,诞生于河南省西华县杜岗村。

     杜岗位于西华县城北8华里,是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村庄。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在抗日战争初期,发生了一件彪炳史册的大事。如今矗立在村东南角、由原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题写碑名、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碑文的“杜岗会师纪念碑”,正在向人们娓娓讲述着70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那一幕往事——杜岗会师。

     1938年初夏,徐州、开封相继沦陷,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沿陇海线西进,妄图攻占郑州,打通平汉线,进而攻占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控制整个中原地区。

    “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区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国民政府御敌无策,只得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企图用改道后的黄河水阻挡日军机械化部队西进、南下的步伐。

     黄河改道后,日军的三个师团盘踞在新黄河以东的豫皖苏边区,伺机西进、南下。

     为拖住日军继续进犯的后腿,配合国军正面战场抗战,中共中央决定创建豫皖苏革命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8月初,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军事部长彭雪枫按照中共中央长江局及省委指示,以八路军参谋处长的身份,到豫东西华一带视察抗日工作,为率部东进豫皖苏做准备。

     9月14日,在延安的毛泽东致电彭雪枫:“尽快组织部队,先行开展豫东敌后游击战争。”

     9月29日,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周恩来致电彭雪枫:“情势危急,速去豫东。”

     次日凌晨,清风徐徐,霞光万道。在中共河南省委驻地、确山竹沟东门外广场,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为东征健儿授“新四军抗日挺进大队”队旗。

     彭雪枫将军接过队旗,来回舞动三次后转交给旗手,然后举起右手,带领挺进大队372名指战员誓师东征。

     10月7日上午,彭雪枫率部进入西华县境。西华县沿途贴满了欢迎标语,许多村头站满了欢迎的人群。

     西华县第四区区公所驻地砖桥集东南角的打麦场上站满了人。在一片欢呼声中,“军民联欢会”开始了。

     联欢会由西华县国民政府第四区区长侯香山(地下共产党员)主持。

     同盟会元老、西华县第四区青年村(今属漯河市召陵区)人王拱壁代表民众致欢迎词:“伟哉彭公,率部东征。正义之师,无往不胜……旗开奏捷,胜利无疆。”

     彭雪枫将军致答谢词:“我首先代表东征指战员,感谢各位的欢迎和王先生的赞美。我们这次东征敌后,是为了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我们的家园。”

     挺进大队拂晓剧团文艺战士登上舞台,合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青年公学(爱国民主人士王拱壁在家乡青年村创办的一所学校)的一位年轻女教师,登台演唱自编的一段豫剧清唱:

     沙河岸边一棵槐,

     爹娘病倒起不来。

     跟着爷爷去卖唱,

     换钱回家把爹埋。

     土豪劣绅黑心肺,

     天天派人来讨债。

     爹啊爹,您咋撇下俺赴泉台。

 

     沙河岸边一棵槐,

     日本鬼子打过来。

     跟着爷爷去卖唱,

     换钱回家把娘埋。

     土豪劣绅黑心肺,

     天天派人来讨债。

     娘啊娘,您咋撇下俺赴泉台。

     一曲唱罢,台下哭泣声一片。

     10月8日这天,正是农历的仲秋佳节,彭雪枫将军率部到达西华县城北杜岗村。

     与此同时,豫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司令员、前敌委员会书记吴芝圃率领460名指战员,奉命从睢杞太地区西渡新黄河,赶来西华与彭雪枫部一起进行整编。

      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是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组织部长吴芝圃在开封失守前,奉省委之命,以睢杞太地方党的力量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一支抗日武装。

      由原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萧望东率领的新四军先遣大队260余人,奉命从睢杞太地区西渡新黄河,赶来西华与彭雪枫部一起进行整编。

       先遣大队是萧望东奉中共河南省委之命,几个月前从竹沟带到豫东的一支部队。初来西华时只有六七十人,在中共豫东特委和县长楚博(中共“特别党员”)的帮助下得到了补充,队伍扩大到260余人。这支部队渡过新黄河来到睢杞太地区,配合吴芝圃部开展抗日活动。

      这三支抗日部队汇集西华,顿时使西华城乡更加活跃起来,抗日救亡的歌声响遍了三军驻地附近的大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