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甘南草原的呼吁》系列报道之一:鼠害横行 草地退化


导视预告片:

甘南草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草地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主要

的绿色屏障,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但是,目前甘南草原鼠害横行,草地退化沙化现象极为严重这颗青藏高原的明珠已经频频告急。为此我们制作了三集系列节目《来自甘南草原的呼吁》详细情况请收看从今晚开始播出的《今日聚焦》


演播室主持人: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 迎收看《今日聚焦》。


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它的生态 地位十分重要: 这里4000万亩草地和1000多万亩林地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草地和林地,也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重要的绿色屏障。从甘南境内流入黄河的水量占黄河上游总水量的45%, 是整个黄河径流的1\4。黄河在甘南境内流经 420多公里,洮河、大夏河都发源于这里,另外还有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和众多湖泊。


从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禁止天然林砍伐、退耕还林还草以来,这里的森林、荒山荒坡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护。社会关注与资金投入也日益加强。但是,广袤的甘南草原却依然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那就是草原日益退化、沙化。这颗青藏高原的“明珠”已经告急!


从今天起我们分三集播出来自甘南草原的呼吁的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一集《鼠害横行 草地退化》(备注:播出时间为2000年4月初)


解说:


(切入鼠害现场+跟拍)


3月21号,我们摄制组来到甘南草原。眼前的场景,触目惊心。草原工作站的杨站长在现场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


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总面积5811万亩,其中草地面积4084万亩,从70年代中期开始蔓延的鼠害面积目前已扩展到1200万亩,占全州草地面积的33%以上;地下鼠、地面鼠、草原鼠兔为代表的48种草原鼠类动物,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在地上、地下修筑掏挖着它们黑色的“洞穴王国”。


同期:玛曲县草原工作站站长:杨俊明  


“目前,对鼠害没有好的治理办法,国内的国外的一些专家都很有争论。鼠害,你越治数量就越增加。越是干旱的年头越是缺水的草场,鼠害就越发厉害。”


解说:


这些在草地上钻来钻去的是地面鼠。它主要吃的是牧草的茎和嫩叶,每亩草地大约有10只左右,保守计算甘南草原有4亿多只地面鼠。按一只地面鼠每天吃鲜草的茎叶50克计算,4亿多只地面鼠每天要吃掉2千多万公斤鲜草,而每只羊一天最多吃4公斤鲜草,就是说每天可供500多万只羊吃的草全被地面鼠吃掉了。


(现场镜头7秒)


解说:


这就是被当地人称作“哈哈”的地下鼠,它的学名叫鼢鼠。它是草原鼠害的罪魁祸首。抓到它很不容易,当地人大都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地箭的办法。目前平均每亩草地有3只以上的地下鼠,每只大约重半斤左右, 保守计算全甘南草原有地下鼠1亿2千多万只,全抓起来,能堆成一座老鼠山。


(现场镜头7秒)


解说:


地下鼠喜欢吃的食物就是淀粉含量高的块根、块茎,被称为草原人参果的蕨麻就是其中的一种,地下鼠为了吃饱并且在洞里储存一部分,就拼命地掏挖、打洞,将黑土翻到草地上。


同期:玛曲县畜牧局副局长:杨振宇  


“主要是破坏太厉害了,像一个鼢鼠可以把一亩地的一半用黑土覆盖掉”

记者:一只老鼠?

杨振宇:对,一只老鼠


解说:


像这样被黑土深度覆盖的草地,其实已经不是草场,而是什么都不长的“黑土滩”了。草原上的人把这叫“黑灾”。“黑灾”已经成了甘南草原退化的“黑色标志”。


同期:甘南州人大主任:丹正嘉


“我们甘南的草原最严重的最突出的是退化,所谓退化主要是鼠害。抓又不好抓,放药也没办法。所以现在3800万亩可利用的草场里面一般性退化已经达到3200万亩。重度退化的已经达到1200万亩”


(切入“黑灾”现象5秒,同期声前置)


“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根据理论推算甘南的载畜量应该是600万个羊单位左右,实际上有900万个羊单位左右,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超载,导致了草场的退化”。


解说:


1982年牛羊承包到户,但草场是公用草场,牛羊吃的是草场大锅饭,牧民只管放羊,谁也不管草场的建设与保护,这就导致在近20年内牲畜数量迅速增加,草原不堪重负。具体来说就是越来越多的牛群、马群由于密度太大,先是把草原踏踩,继而在吃完茎叶仍末吃饱的情况下,开始在土里刨食草根,导致优良牧草得不到休养生息,失去了在草地群落中的竟争力。而牛羊不吃的毒杂草乘机扩大自已的地盘。这片鲜花盛开的草原,看起来很美丽,其实已经有  40%-60%的毒杂草,优良牧草变矮变小,品种减少。


同期: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杜国祯


“五十年代的时候他们调查了一下,人骑上马走的时候草尖就会碰上马的肚子。人骑马的时候脚在马蹬上被草的露水弄湿了”


解说:


优良牧草少了、矮了,河流减少了,沼泽干涸了,这退化的草场反而变成了草原老鼠的乐园。在这里他们视野开阔,信息伟递快,并且容易找到自已所需要的食物-蕨麻等、块根类植物。


为了治理鼠害政府和草原上的人们,动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或投药灭鼠,或布下多道地箭,但是对于介对近乎天文数字的草原老鼠来说,几乎不能发挥什么有效作用。


同期:玛曲县畜牧局副局长 杨振宇


“我搞了20年的灭鼠了,地下鼠就某一个地方说,抓不完,越抓越多这个话不好说,总是抓不完。现在需要在灭鼠的思路上有新的突破,我们今年提出的就是生态治鼠,把草搞起来把老鼠生存的环境改变掉,它自己就坐不住了”。


解说:


在5年、10年前大家面对着退化的草场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畜牧业如何发展,而今天就不仅仅是畜牧业的问题,不仅仅是甘南草原的问题了,而是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大问题。因为甘南草原是青藏高原的缩影,青藏高原的脆弱生态在这里的土层断面上,表现得非常直观。


青藏高原的生态脆弱表现在两个方面:冷季时间长,枯草期长达7个月。而青藏高原早先是海洋、土层薄,一般在10-20公分左右。一旦草皮被破坏,风吹土跑,露出来的就是沙漠、戈壁。而青藏高原一旦沙化,要比黄土高原的治理还要困难。


同期: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杜国祯


杜国桢:那时候如果草皮都揭掉了整个大面积的土壤变成了黑土滩的时候恢复是很困难的,面积大,风沙大植物生长缓慢。


记者:牧民就要迁移?


杜国桢:牧民就要迁移。常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说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生存的根本没有了,我们是无法生存在这个地方的,我们往哪儿走?


同期:甘南州人大主任丹正嘉


“目前的情况看在青藏高原的投入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生态保护的需要,比如说我们甘南4000万亩草地,每年每一亩草地的投入不到2分钱,国家对农国的重视要高得多,对草地的重视还是不够”。


同期: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杜国祯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草地的退化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不仅仅是暂时的牧民的利益问题,而是长远的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定,甚至是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


演播室主持人:


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至关重要,而甘南草原乃至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的一系列问题更为突出,我们需要警惕,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