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表情

——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特辑

PART1

【解说】建筑如人,一千座建筑,一千种风情。

【同期】身体成为建筑的尺度。

【解说】他用身体思考建筑,全身心感受水的宁静,土的执着,与火的暧昧。筑梦天下,建筑的表情,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特辑正在播出。

主持人1:你好,欢迎收看筑梦天下,我是周颖琦。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很有意思,是意大利建筑师Federico Babina创作的,是一个建筑大师肖像画,而且是由各位建筑师自己设计的建筑拼接而成的,有扎哈•哈迪德、雷姆•库哈斯、让•努维尔、伊东丰雄、妹岛和世等等,看看你能认出几位大师来。

【展示肖像画30秒】


筑梦天下294期 建筑的表情|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特辑 解说词脚本

筑梦天下294期 建筑的表情|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特辑 解说词脚本

筑梦天下294期 建筑的表情|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特辑 解说词脚本


其实大师的表情、情感,甚至性格,都让他们自己设计的建筑暴露无遗了,建筑的表情就是 建筑师的表情,你看斯蒂芬•霍尔的肖像,建筑方方正正,他本人也是温文尔雅,他的建筑和他本人性格好像是一样的,质朴大方,看上去简单,几乎没有装饰,但实际上,很耐看。斯蒂芬•霍尔在中国的建筑非常多,有评论家认为他是继雷姆•库哈斯之后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建筑师。他的作品博大精深,欧洲人觉得这个老美建筑师像自己的哥们一样,在欧洲设计的房子很接地气,分明就是土生土长的,而在东方,譬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大家又觉得他的设计理念有禅学的味道,甚至还带有五行的观念。

【三维:水】

【解说】在霍尔的建筑作品里,水元素总是相伴相随,无论是一湖碧绿,还是一池清泉,水作为硬朗的建筑空间中一抹温柔,不但增加了空间的深邃,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心灵的倒影。

【解说】霍尔的性格,也是由水组成,他的建筑生涯则是静水流深。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他在美国东海岸独领风骚,与西海岸弗兰克•盖里合称双雄。1989年,盖里获得普利兹克奖,而霍尔一直默默陪跑几十年,不急不躁。

【解说】时代周刊称霍尔是美国最好的建筑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还把霍尔的25个建筑作品纳入永久收藏。他就是主持肯尼迪艺术中心扩建工程的建筑师,一直以来却为人低调,不张扬。他的建筑作品也如老绅士般彬彬有礼,没有搞怪的表情,不哗众取宠,很是安静。在这个燥热的年代,他的信念如涓涓细流,坚信建筑将改善人类的生活。

【霍尔同期】我在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长大,在普吉特湾,那里可以俯瞰西雅图,在基沙普半岛上,可以看到一片湖……成长在水边,对我的影响很大,如果你看我所有的作品,有许多水的元素,与水关系密切,可能就是我儿时的经历带给我的,大自然的强大力量,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多注意这点。

【解说】从设计的最开始,霍尔就淡化建筑的存在,把建筑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主持人2:纯洁,透明,清晰,自然,这就是水的魅力所在。如果你把这些词汇用在斯蒂芬•霍尔设计的建筑上,其实也非常的合适,这可能是因为他的每一个创意都是在水中诞生的。怎么说呢,其实从70年代开始,斯蒂芬•霍尔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画水彩画,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不仅用水彩记录了他的灵光闪现,而且他用这些画来思考光影和空间,整理自己思路,沉静心灵和抒发人存于天地之间的情感。

【解说】这些水彩画记录了一座座建筑的成长历程,建筑犹如一个个小生命,从胚胎到成型,再脱胎于现实之中,都曾在这个缤纷的水世界里呼吸和成长。自然而然,画水彩画成了霍尔与众不同的工作方式。

筑梦天下294期 建筑的表情|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特辑 解说词脚本

【霍尔同期】那是我的草图本,这是我的水彩画书,我每天都画画,在这些水彩画都是我的设计创意,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我身边总带着小本子、水彩笔,这是我的秘密武器,因为我可以随时随地把我的创意画下了,并用手机拍下来并发送回工作室。

【解说】霍尔常说,他的下一个项目才是最好的。韩国大洋画廊和住宅是他最新落成的项目,2012年一竣工就世界瞩目。这个项目坐落于韩国江北的高档住宅区,设计灵感来源于作曲家伊斯特凡•安哈尔特在1967年创作的“模块交响乐”乐谱草图,三座建筑分别对应着乐谱的三个模块,它们由一个大水池相连,住宅在水域上方,而画廊则隐藏在水底下。参观者穿过入口庭院的竹林屏障,上升的台阶将视野引向一片水域。天空、水、树木和锈化的铜墙倒映在水面上,形态各异,梦幻纷呈。

主持人3:斯蒂芬•霍尔为韩国大洋商船株式会社设计的画廊和住宅,可以说最能体现他一直以来坚持的创作理念。他接受这个项目的时候,还特意读了好几本关于风水原理的书,甚至还研究了当地泥土占卜的习俗,他说他希望把古代智慧和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一起,创造出一个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建筑物。水和光给这座建筑营造了非常特殊的氛围,而且在一天之内不同的时段里面,和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里面,你都能感受到一种瞬间万变的空间体验。这座建筑最初其实是打算作为画廊和客人用房,结果这个业主对建成后的效果太满意了,就把它作为自己的私宅。

【解说】当阳光经过水的漫射,透过55扇类似五线谱的条状天窗,洒到寂静的室内,斑驳的光影如跳动的音符,静谧的室内空间马上就活跃起来,仿佛有了生命。

PART2

主持人4:俗话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而建筑大师也不是一夜炼成的。从1981年开始,斯蒂芬•霍尔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老师。在出名之前,他仅仅靠菲薄的工资糊口,在一间很小,没热水供应的屋子住了十多年,他当时睡的是胶合板临时搭成的床,洗澡只能跑去附近的基督教男青年活动中心。这间房子到底有两个窗户,可是正对着纽约曼哈顿第21街的犹太人公墓。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在1987年,霍尔花了一年时间写出了一本书,叫《Anchoring锚》,第一次他正式向全世界喊话,建筑要扎根于脚下的土地。他说,建筑、场地、现象、意念、历史都是一种务实的哲学,并不是要墨守成规,而是时时结合新的因素、新的条件,把这个整体观、发展观运用于建筑实践中来。于是,他坚持顺势而筑,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个作品都因地制宜。

【三维:土】

【字幕】建筑思维是一种在真实现象中进行思考的活动,这种活动在开始时是由某个想法引发的,而这想法则来自建筑场地。——斯蒂芬•霍尔

筑梦天下294期 建筑的表情|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特辑 解说词脚本

【字幕:伯克威兹住宅(Berkowitz house)】

【解说】1984年落成的伯克威兹住宅,常被视为霍尔设计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这座假日住宅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玛尔萨葡萄园,那里地形陡峭,地上除了灌木便是沼泽。霍尔的小屋面朝大海,通过暴露出来的内部木结构,使人联想到海滩旁的鲸骨棚屋。根据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描述,玛尔萨葡萄园曾经生活着一群印第安人,他们在沙滩上找到鲸鱼骨架,便将它拖到干燥的地方,蒙上兽皮,形成别具一格的住所。霍尔从小说获得灵感,就地取材用木结构替代了鲸鱼骨架。屋顶则采用一种橡胶薄膜,同鲸鱼骨架上铺张兽皮非常类似。

主持人5:斯蒂芬•霍尔的设计与现代艺术关系密切,翻看他的作品集,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感觉,可能是因为这些设计灵感来自一本书、或是一幅画、一段曲子。1988年,当业主告诉他,给我一座房子,用来放艺术品,你想怎么做都可以。这种完全的自由,反而使得斯蒂芬•霍尔无从下手,他想了六个月,对以四个水坝为背景的建筑基地最感兴趣。碰巧他的一个学生曾经在那住过,他就找他聊天,聊音乐,斯蒂芬•霍尔就问他,有没有一种音乐恰好和水坝上的滚滚流水是相吻合呢?学生就告诉他,确实有一种调子,一个音段重叠一个音段,术语叫作“迭句”,Bela Bartok就写过一首以这种重叠结构为依据的曲子。哎呀,有了,一个创意在斯蒂芬•霍尔脑海中闪现。其实,斯蒂芬•霍尔一直对Bartok非常的关注,因为这个匈牙利的音乐家试图要把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糅合在一起,Bartok花了大量的气力收藏即将消失的民间音乐,并且把这些源于生活的朴素的传统旋律引入到现代音乐中来,这个正好也是斯蒂芬•霍尔的创作理念。

筑梦天下294期 建筑的表情|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特辑 解说词脚本

【字幕:迭句住宅Stretto House】

【解说】霍尔画了一个设计草图,把房子按轻重分布的四拍曲子布置。住宅分为4个部分,对应音乐中的4个乐章。金属框架与钢筋混凝土,轻盈与厚重衔接,创造出乐章的重叠效果。这种音乐上的隐喻,使树林中的这栋住宅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又将环境的特质与建筑紧密联系在一起。

【霍尔同期】身体成为建筑的尺度,当你穿过空间,全身心去感受,你的经验就成为检验建筑的标准。

【解说】1988年,霍尔来到日本,开始了他走出美国,迈向国际的第一步。但是,年轻的他还是穷酸的教书匠,并没有引起业主的注意。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霍尔终于赢得了日本幕张的住宅设计。日本建筑师几崎新看在眼里,又邀请霍尔参与他主持的福冈住宅规划。霍尔果然不负所望,1989年,他设计的这个外表很普通的福冈公寓,却蕴含了从旋转空间到寂静的虚空间的理念。在这个现代化的外壳下,室内空间却呼应了日本传统木结构房屋的布置,28套公寓的户型各不相同,还可以通过类似于传统民居中的推拉隔扇结构,来改变内部空间的布置。虚空间是不具有实用功能的空间。在福冈的闹市中,霍尔利用水面、阳光和小环境的处理,耕耘出一片供人沉思冥想的天地。

【字幕】建筑与音乐、绘画、雕塑、电影和文学不同,是与它所存在的特定场所中的经验交织在一起的。通过与场所的融合、通过汇集该特定场景的各种意义,建筑得以超越物质和功能的需要。——斯蒂芬•霍尔

主持人6:在日本福冈这个住宅项目中,一开始业主并不理解斯蒂芬•霍尔,说您疯了,商品房怎么搞得每套户型都不一样,这叫吃力不讨好。但是斯蒂芬•霍尔非常坚持,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1993年,他再次回到日本福冈的时候,听说居民们都非常喜欢,为什么,他们都说,他们搬来这里住的时候,就会到处逛逛,发现每一套房子户型都不一样,于是就约好互相串门,参观对方的房子,慢慢地,大家就这样聚在一起,每一个月都有固定的社区聚会,邻里关系非常和睦。

筑梦天下294期 建筑的表情|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特辑 解说词脚本

【解说】日本之旅,是霍尔建筑生涯的转折点,从此他的设计费倍增,终于过上了好日子。1993年,霍尔参与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竞标,在516件竞标作品中,他这个外乡人大胆地将馆址选在几座赫赫有名的建筑中间:西临国会大厦,东靠中央火车站,北面芬兰音乐厅,同时和海港遥相呼应。霍尔的设计征服了生性保守的芬兰人,也从此确立了国际建筑师地位。


PART3

主持人7:2003年,斯蒂芬•霍尔的老朋友几崎新,在中国南京主持国际建筑实践展,顺理成章,斯蒂芬•霍尔被邀请负责设计南京四方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是斯蒂芬•霍尔在中国的第一个经典作品,从此他在中国的人气势不可挡。他刚来南京不久,就有一个北京房地产老板闻讯赶来,希望斯蒂芬•霍尔给设计一座外表靓丽抢眼的建筑。所以现在你如果从机场高速进入北京市区,第一个你会注意到的大型建筑可能就是斯蒂芬•霍尔设计的那一座。这个建筑非常好认,它是八栋楼手牵着手,很容易让你想到,野兽派绘画大师亨利?马蒂斯在1909年创作的名画《舞蹈》。在狂野奔放的画面上,5个赤身裸体的女人手拉着手,围成圈,扭动身体。出现在北京。

【解说】四方现代艺术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南京珍珠泉风景区内,其设计充分发掘多变的视角、不同的空间层次、大片的薄雾和辽阔的水域,表现出中国山水画中深深交错的空间神秘感。

【解说】从2004年起,历时五年,霍尔在北京跳了一支绚丽的舞蹈。最初,当八楼相连的方案提出时,工程预算大大超支,但仅仅两周之后,霍尔收到一封邮件,只有两句话,你们的方案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算,但是我们将调整预算以实现工程。霍尔顺利让建筑舞蹈起来了。天桥从建筑的第16层到第19层之间伸出,构成半透明的空中走廊,这里有画廊、健身房、阅览室、餐厅和俱乐部。人们在天桥上可以俯瞰社区,而下面的人看这些漂浮于头顶上的人,如同看一场不间断的“城市电影”。在天桥上的体验正如霍尔所说,你可以看到城市在你眼前缓缓展开。

【解说】2012年,霍尔又一座大型建筑综合体在中国成都落成。这座城中之城,集居住、工作、购物、娱乐为一体,各种都市元素五彩纷呈。霍尔以一贯的作风,通过地标性的建筑和景观来隐喻长江三峡这个地域性文脉,一千多年前杜甫的三峡诗由此得到回应。建筑立面好似几座被切割而成的山体,而石阶、坡道和水池蔓延至阶梯式喷泉,室内也通过铺装及交通组织来阐述“长江三峡”理念。但是这样的外立面,在多阴霾天气的成都却稍显暗淡。

【解说】夜幕降临,霓虹灯亮起,犹如黑白电影中那突然呈现的一抹亮色。

【三维:火】

【字幕】没有光,空间就会被湮没。光即是阴影,它的不同来源,它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以及反射与折射等条件交织在一起,去定义或者重新定义空间。光使得空间形态变幻无穷。——斯蒂芬•霍尔

【解说】建筑大师路易斯•康曾宣称:“光是空间神奇的创造者”,而霍尔对光的崇拜也近乎到了迷恋的程度。光线在霍尔的手中,褪去了路易斯•康所营造的神秘色彩,反而有着春天晨光的喜悦与顽皮气氛,直接、间接、反射光、磨砂、色彩、轻玻璃的不断变换,让人惊叹光能如此绚丽,阳光有如交响乐般层次丰富,给空间营造了些许模糊与暧昧。

【解说】在上大学时,霍尔的老师就告诫他,“亲身去感受和接触建筑,这是唯一的学习方法。照片不可信。”霍尔的建筑,尤其需要你走进去,细细品味和体验。美国《时代周刊》曾经称赞霍尔的建筑作品能够同时满足眼睛与心灵。

【0225霍尔】创意主导设计,但真正检验建筑的是人的经验。

【解说】霍尔还说“从第一笔的草图到最后建成,建筑都是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的,灵性占据了空间,决定了建筑的具体细节。”

主持人8:曾经有人问斯蒂芬•霍尔,在中国做项目有什么感受。他说感受就像一开始你要去钓三文鱼,结果发现咬住鱼钩的是竟然是一条巨型的章鱼。这或许就是外国建筑师在中国普遍的一个感受吧,他们来之前,或许做的这个设计跟这比的话,都是属于小型的,特别像斯蒂芬•霍尔这类建筑师,特别注重建筑细节,注重人在建筑中的空间体验,建筑里里外外,包括这个环境,直至室内设计,家具布置,他都会一起考虑,从小的五公分,大到五十米,他都是经过仔细地推敲。可是,他在中国钓到的都是巨无霸一样的,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先不论这种大场面能不能够hold得住,光是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磨细节,其实都令人心存疑问。这令我想到一个故事,就是著名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当时在病床上已经奄奄一息的时候,有人就跑过来跟他说,大师,他们要拆你的席勒剧场,哎呀,这个剧院被拆,当然让很多人很不开心,可是沙利文大师非常淡定地回答说,那我活得够久的话,我所有的作品那都得面临拆的命运啊,可是对我来说,我始终会坚信,我当初最开始的那个理念,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斯蒂芬霍尔在接下来中国的所有项目中都能够好好地hold得住,驯服他钓起来的那条巨大的章鱼。


【霍尔同期】我觉得我们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宜居,能够恢复环境,恢复自然景观,保护自然,这也需要来自决策层的智慧,我觉得是可以实现的,肯定可以实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