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遇上桥


P1:


主持人1:这个星期,我们的话题是桥梁。说到这儿,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天牛郎和织女前来相会,他们约会的地点就是鹊桥。于是,桥与爱情就有了最初的注解。其实呢,古今中外,有很多桥相关的一些爱情故事。譬如说,在巴黎的塞纳河上这个玛丽桥吧,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典型,每一年来亲吻它的情侣可以说是多得数不过来,他们求的呢,就是爱情能够天长地久。当然,有关于桥的相关书籍、电影也不在少数。20世纪40年代,就有一部以桥梁为名的奥斯卡大片《Waterloo Bridge》,中文译名为《魂断蓝桥》,影片讲述的就是男女主角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桥未断,情已逝。



《魂断蓝桥》精彩片段。


解说:《Waterloo Bridge》直译名滑铁卢桥。几十年来,这部影片一直为广大观众喜爱并在评论界备受赞扬,原因就在于它向人们描述了一个悲情的爱情故事,并调动了丰富的电影艺术手段,把内容表现得哀婉动人,让观众在洒下眼泪的同时,深思战争的可恶及陈腐观念对爱情的摧残。

美国电影《Waterloo Bridge》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了滑铁卢桥,但如果说滑铁卢桥完全是靠《Waterloo Bridge》才声名鹊起,似乎有些不公平。在影片上映之前,滑铁卢桥已闻名于世,著名的法国画家莫奈与安德烈 德朗对其情有独钟,两人曾多次到伦敦创作了多幅反映滑铁卢桥的作品。


与影片中的老桥相比,新的滑铁卢桥已经宽阔平坦了很多,影片中的那番情调已不见踪影。现在的滑铁卢桥,是横跨泰晤士河上的交通要道,伦敦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到此观光的旅客络绎不绝。远远望去,滑铁卢桥外形简单却不失典雅,桥下五孔有如五道彩虹首尾相连。


滑铁卢桥始建于1817年,是一座九孔石桥。当时建成通车时,正值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胜拿破仑两周年,该桥便由此得名——滑铁卢。


20世纪40年代初,滑铁卢桥开始重建。由于当时二战战事正酣,男丁稀缺,粗重的建筑工作不得不由英国妇女去完成,所以它有时也被称为女士桥。在德国法西斯的狂轰滥炸中,新桥终于在1942年建成,不过正式通车一直拖到了1945年。新的大桥是二战期间唯一一座,被德国轰炸机轰炸过的泰晤士河桥梁。


主持人2:由茂文·勒鲁瓦(Mervyn LeRoy)导演的《Waterloo Bridge》,当年获得了两项奥斯卡奖提名,最佳摄影和最佳原创音乐。其实,《Waterloo Bridge》是一个很巧妙的名字,Waterloo,中文就是滑铁卢。说到滑铁卢,很多人马上就想到拿破仑一世,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的惨败。久而久之呢,滑铁卢就等同于惨败。那说起某某人在某场官司或是某场比赛中遭遇失败的时候,我们就会说遭遇了滑铁卢。


而茂文·勒鲁瓦(Mervyn LeRoy)选择以Waterloo Bridge为影片的名字,其实就是在暗示着男主角罗伊和女主角玛拉的爱情将以悲剧收场,而法西斯战争也终将惨败。


解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揭开了长达8年的抗战序幕。战火连天,人们流离失所,亡命天涯。


1939年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战争的蔓延,造成亲人长久分离,许多恋人都记挂着昔日的山盟海誓;夫妻儿女极度怀念自己的家;亲人们渴望得到心灵的温暖。


而茂文·勒鲁瓦导演的《Waterloo Bridge》正是抓住了人们反对战争、渴求和平的心理而拍摄的。影片一上映,在各地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更是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长映不衰。


《Waterloo Bridge》原名为《滑铁卢桥》,但中国发行商为了让影片更具文化品味和凸显感情色彩,将其改名为《魂断蓝桥》,正像片名体现的那样,片中的女主角玛拉不仅把生命留在了这座桥上,还把自己的爱情、信念和灵魂一同埋葬在这座桥上。


毋庸置疑,《魂断蓝桥》是一部经典的爱情电影。电影中的滑铁卢桥,翻译过来冠以“蓝桥”的名字,却是源于中国几个久经流传的典故。


P2


解说:中国自古就有情侣相约于桥的习俗,而魂断蓝桥正缘于春秋时期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庄子·盗跖》中有“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位于陕西蓝田县的蓝溪之上,称为“蓝桥”。从此之后,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主持人3:毫无疑问,尾生和那一名女子,谱写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要是把尾生的故事放在今天,估计很多人会说他,这个人怎么这么傻,洪水来了,不能在桥附近的地方等她吗,为什么非得要在桥下呢?更有甚者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而丢了命呢。可是古人不同,他们对死亡看的开,死就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信约,那必须要坚守。其实在这个故事当中,与尾生约会的那个女子,她的毁约也是情有可原的。这位姑娘和尾生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但是她的父母不干了,他们嫌弃尾生的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结果私奔不成,毁了尾生,成就了蓝桥。


说起蓝桥,挺有来头噢。中国有一个爱情的传说,就是唐朝的一名秀才裴航,巧遇仙女云英,并双双成仙而去,就发生在这座蓝桥之上。


解说:据现在的桥梁专家推测,能让人抱柱而死的桥,一定是具有桩柱式桥墩的双跨以上桥梁。


据史料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位于蓝溪之上的蓝桥,同灞桥一样,是陕西乃至全国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千年沧桑,蓝桥虽然荡然无存,但围绕蓝桥产生的优美传说和轶事,却千古不绝。蓝桥位于蓝田与商洛之间,是两地重要的交通要道。唐代许多文人学士,在经过蓝桥驿亭时,常有诗作在这里发表,于是,蓝桥驿亭逐渐成为了诗人们友谊的桥梁和交流诗作的场所。


唐代以后,蓝桥已废。明代羽士王天枝在原址修建了一座铁索蓝桥。募铁为链,飞控为虹,行人便之。之后,铁索蓝桥毁于明末农民战争,直到清朝康熙年间重修铁索蓝桥。但此桥毁于何时,有待考证。


主持人4:在中国文化中,作为爱情象征的桥,最著名的当属鹊桥、蓝桥和杭州西湖的断桥了。前面两座桥离我们太遥远了,一个是传说,一个已经不存在了,但西湖断桥现在依然可以看得到,摸得着,每天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要知道,断桥可是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其他两座是长桥和西泠桥,但它们的名声远不如断桥。


说到断桥,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白蛇传》被拍摄成多部影视作品,久映不衰,但是要说断桥因《白蛇传》而名声鹊起,那似乎也有点不公平。其实,早在唐朝,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那断桥是不是断了的桥呢,为什么叫断桥?


解说:今日西湖断桥,位于白堤东端,1941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断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有建水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与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断桥并非断了的桥。断桥如何得名,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一说大雪初停,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阳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因此叫断桥。


断桥如何得名,已无从考证,或者说也无关紧要。白娘子与许仙相遇、相识、相爱、相恨于断桥,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实际上,桥未断,情已逝。

断桥,更多的是暗示着当时人们对男女自由恋爱的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


桥,在交通功能上,连接着河的两岸,而在现实生活中,它被引申到男女两性之间,用来表示爱情与婚姻的纽带。在世界各地,桥依然是见证爱情的重要媒介。上海外滩白渡桥,是情侣合影必选的背景;罗马的米尔维奥桥和爱情锁,见证恋人相爱的誓言;巴黎新桥,爱情从这里起航……


主持人5:1974年,心理学教授Donald Dutton和Arthur Aron,在两座高低不一的吊桥上,做了一项非常特殊的研究。女性研究人员分别在每一座桥上拦住过桥的年轻男士,请他们填写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随后主动地,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他们,说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可以打电话给我。结果呢,在高的吊桥上被拦住的男士,更多地接受了电话号码,并且给女性研究人员打来了电话。


实验证明什么呢,原来走在高的吊桥上会让人心跳加快,而当这些男士在高的吊桥上遇到女性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心跳加快是因她而起,结果呢,他们的大脑就传递了一个信号,让他们觉得这位女士很有吸引力。于是,爱情产生了。


当然,我们要是细细的推想,人站在高处,这种高的吊桥上的感受和心理,他们心跳加快,是不是更因为来自于一种对死亡的恐惧呢?而爱情和死亡,正是人生两大永恒的主题。桥能产生爱情,而桥跟死亡,又有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呢?下节回来。我们接着聊建筑与死亡。



P3


主持人6:说到桥和死亡,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民间神话故事。说的是人死后呢,要经过黄泉路,投胎转世要经过奈何桥,大家都知道啦,奈何桥上会有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叫“孟婆”,不停的在煮着一锅以“遗忘”为调料的汤,凡是要经过奈何桥投胎转世的人,必须要喝下孟婆婆煮的汤,喝了这碗孟婆的汤,就会把前世的一切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转世呢,就会做一个快快乐乐的人。


民间“鬼话”里反复出现的奈何桥,让桥成了通向死亡的驿道。其实,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少著名的桥,被喻为“死亡之桥”,其中,名声最响的,当属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 Golden Gate Bridge


解说:金门大桥,世界著名的桥梁之一,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由施特劳斯设计,1933年动工,1937年5月竣工。

大桥雄踞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宽1900多米的金门海峡之上,整个大桥造型宏伟壮观,桥身呈朱红色,横卧于碧海白浪之上,华灯初放,如巨龙凌空。它也被视为旧金山的象征。


金门大桥虽然不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但导致这座大桥闻名遐迩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它“自杀圣地”的称号。第一宗自杀案发生在金门大桥开通只有3个月的时候,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来到桥上,静默了一会儿后,突然说,这就是我要往下跳的地方。话音刚落,他就一个鱼跃从桥上跳了下去。从那之后,自杀者就频频来到金门大桥,以期一跃结束自己的生命。据统计,自大桥建成以来,共有1200多人从桥上跳下,诀别于世。


在2005年之前的5年里,平均每两个星期就有一个人从大桥上跳下投海。从67米高的桥面上跳下,自杀者会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坠落海面,湍急的流水迅速把他吞没。


居高不下的自杀人数使旧金山相关部门头痛不已。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提议在大桥上安装特定设施以阻止人们跳桥。为了扼制自杀者的模仿之风,当地桥梁管理部门于2008在桥上安装了防自杀网。



主持人7:要是Joseph Strauss预料到,他所设计的金门大桥,会是很多人生命的杀手,估计他当时可能就会不干了。1848年,掀起加州淘金潮,所以呢,在1872年,就有人讨论过说,在金门海峡上修建这么一座大桥,以方便往来,但是一直到1937年,才在海峡上修了一座悬索桥。


当时这位Joseph Strauss先生,是一个非常浪漫主义的理科学生,他设计出来的方案呢,其实是遭到了军方和平民的坚决反对。军方反对的理由是:大桥建在金门海峡上,那,大型军舰难以进出啊;平民反对的理由是:金门本身是一道自然天生的亮丽风景,如果你在金门上建一座大桥,那会破坏金门的自然风光呀。但是Strauss经过了十年的努力,根据军方和市民的意见,对设计方案反反复复地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最后终于达到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金门大桥的修建。



解说:金门大桥最初的构想来源于桥梁工程师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在此前设计了400多座内陆的小型桥梁。为了修建金门大桥,他花了大量时间游说北加州的居民。


施特劳斯作为该桥的首席工程师,长期以来被封为金门大桥之父,享有二十世纪最伟大工程师之一的荣誉,大桥尾端有一座雕像,是为纪念他而设立的。


虽然施特劳斯作为大桥主设计者而被外界所熟知,但是金门大桥的设计和上千笔建桥所需要的重要数量计算,其实都是由名为艾里斯的工程师完成的。但艾里斯在金门大桥开工前被解雇,回到大学教书,以至很多人认为施特劳斯抢了艾里斯的功劳。


直到2007年5月27日,金门大桥度过70岁“生日”时,金门大桥行政区才发布一份正式的报告,颁以建桥功臣艾里斯应有的荣誉。


神秘的传奇并不让人们失去对它的厚爱。根据统计,每月约数十万游客到此观光旅游。在广阔无际的太平洋海面上,金门大桥像一架竖琴在奏响天际大宇间的雄壮乐曲,见证历史的变迁。


主持人8:在现实生活中,桥梁随处可见。从材质上看,有木桥、石桥,铁桥等等,从造型上看,有梁桥、拱桥、悬桥,虽然这些桥的材质、造型各异,但是功能却相同——连接着彼岸与此岸。


其实,人生何尝又不是一座桥,困难与希望相随相伴。这正如路上的一座座桥梁,桥的这边可能是让人无奈的山穷水尽,但是跨越过桥梁,迎接你的,或许就是令人惊喜的柳暗花明。


前南斯拉夫作家,196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Ivo Andrić在他的代表作《德里纳河上的桥》,里边就写道:

任何地方都有我们需要跨越或克服的桥梁。无论是病痛、死亡还是空虚,一切都处在转变当中,像是一座桥两端架设在无尽的苦难和希望之中,地球上的桥也不过就是孩子们的玩具和苍白的象征,而我们的希望就在那另一端……


桥如人生,只有走过,才能一睹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