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天下】尼迈耶的建筑乌托邦


P1


解说:

一座在风暴中诞生的建筑,悬浮于大地之上,轮廓中隐约可见锤子和镰刀。它的创造者坚信共产主义,获颁列宁勋章,与卡斯特罗为友,99岁仍耕耘不辍,一生追逐乌托邦。


主持人-1:

你好,欢迎收看筑梦天下,我是周瑛琦。前几天,法国人度过了他们的国庆,7月14号其实纪念的就是1789年巴黎民众攻陷巴士底狱的那一天。说起来,历史是非常吊诡的,那一天国王路易十六一直没有收到消息,甚至在当天的日记里面,写下“无事可记”。国王当然不会想到,小小一座监狱,居然会引爆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而这普普通通的一天,会成为一个新时代的起点。从那以后,巴士底狱被视为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甚至被妖魔化了。现代的法国历史学家,开始对巴士底狱有了一些中肯的评价,认为它其实是全法国生活条件最好的一个监狱,也远远没有人们印象中那么的残暴和邪恶。事实上,巴士底狱被攻占的那一天,监狱里边只有七名囚犯,其中有四个是伪造犯,两个被认定为精神病患者,还有一位,就比较有名的,那就是西方最臭名昭著、也是最负盛名的色情小说作家萨德侯爵。SM一词的S,指的就是这位先生萨德现象的Sadism。因此,大家可以看到,一座建筑所能够承载的巨大精神能量,无论竖着,还是倒下,那都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今天我们再去看一座意义非凡的建筑,法国共产党总部大楼。


解说:

在法国巴黎东北部的比特绍蒙山脚下,一块5000平方米的土地上,矗立着一栋20多米高的现代建筑,与周围的古典建筑格格不入。远远望去,它如同悬浮于大地上的一面旗帜。而来访者无不感到困惑,大楼的入口究竟在哪?大楼前,一座白色的小山包更是抢眼,分明透出几分诡异。若从航空照片看,或许你还能从这些建筑轮廓中发现隐藏的锤子和镰刀。这里就是法国共产党总部大楼。

2007年,这座建筑被法国政府列入保护名录,视为法国人共同的历史遗产,并加以保护。早前,这座总部大楼将出售的谣言不攻自破。不过,法共的日子确实一度非常拮据。前苏联解体之后,他们失去来自前苏联每年170万欧元的支援,一时间竟难以适应。以往被视为秘密基地的地方,也终于向公众打开大门,以便筹得更多的资金。

1965年,法国共产党决定建造一座新的总部大楼。当时,法共拥有30万党员和数以百万计的支持者。但是它的办公机构分散在巴黎各区,在管理上有诸多不便。同时,高层领导也意识到,这座新建筑将成为法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因此,他们找来了共产党员中最厉害的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

1945年,奥斯卡·尼迈耶加入巴西共产党。1960年,尼迈耶一手设计的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建成,因此他在国际上名声大噪。但是,1964年3月,亲美的巴西反对派策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古拉特文人政府,军政府上台,并开始了长达21年的独裁统治。身为共产党员的尼迈耶被迫流亡海外。他选择来到了法国,受到戴高乐政府的热烈欢迎。


主持人-2:

1964年,尼迈耶来到法国,受。两位重要人物的欢迎,一位就是戴高乐总统,大家都耳熟能详,虽然他是一个右派人物但是很识时务。而另外一位是安德烈·马尔罗。他是谁呢?他是当时法国总统府国务部长。他是1901年出生于法国,而且一生都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位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欧洲人都说他年轻的时候,参加了中国革命。法国蓬皮杜总统还亲自考证,说马尔罗起初跟随着蒋介石,后来又与共产党并肩作战。到了二战爆发的时候,他年近四十,写了很多小说和哲学书,得了很多奖,在巴黎社会可以说是这个吃得很开,在上流社会里面。然而,他弃笔从戎,冲到了前线,很不幸他一冲,这就冲到,被纳粹俘虏了,关了四个月,终于逃出来之后。在法国南部山区,又遇上了一位贵人,就是打游击的戴高乐将军。从此他穿梭于山区的城堡之间,取得各山头的信任,化解他们的矛盾,协调他们的行动,还帮助他们从英国人那里获得急需的武器。当时各个地下组织的头头,都不知道这个幽灵般的人物是谁,只知道是同盟国指挥部的。你想想,那时候马尔罗是头戴着贝雷帽,抽的是英国人的香烟,很有派头的,而且他开口闭口就什么,丘吉尔大爷、戴高乐老弟。但是二战结束之后,同盟国指挥部也随之消失了,无论是美国、英国、法国共产党,还是戴高乐,都否认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组织。马尔罗到了晚年,他曾经说:人不是他所藏的一切,人也不仅是他所做的一切。很耐人寻味吧。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重要的是他确实推动了历史的车轮前进,并且激励了一批人为理想奋斗。


解说:

尼迈耶满腔热情,他接受了法国共产党的邀请,同时还声明,设计费他分文不取。很快,他组成了一个设计团队,包括年轻的共产党员建筑师让·德罗什,还有自称为“工人设计师”的让·普鲁佛。
尼迈耶坚信,这座建筑将成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甚至在未来还将是一个旅游景点。因此,他为这座建筑设计了一个很特别的外观,简约,不奢华,没有多余的装饰。他觉得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工人阶级的房子,才是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理想的象征。
这座建筑,从1965年开始设计到1980年落成,历时15年之久,建造过程也一波三折。建筑一动工,就被蒙上了一片神秘的色彩。工地还被遮掩得严严实实,土方不断的运出,叫人琢磨不透。开工八年,建筑工人仍无法知道这座建筑落成后的门口究竟在哪里。



P2


主持人-3:

法国共产党总部大楼位于巴黎的东北部,19区法比安上校广场。原先这里有工会大楼、工人大学,还有一座1925年巴黎世博会的苏联馆。这个苏联馆可是一座获得世博会最高奖项的建筑,当年前苏联老大哥给它送给了法国共产党,法共当然很高兴,搬回家供起来,不料在1942年被纳粹摧毁了。这座建筑是由前苏联构成主义大师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亲自操刀,为工人阶级设计的俱乐部,金属钢架,玻璃幕墙,材料新颖,精雕细琢,当年世博会上仅仅有柯布西耶的新精神馆与之媲美,两者都是前所未有的现代主义风格。在二十世纪初,前苏联就有一批年轻建筑师,喝着共产主义的奶长大,雄心勃勃地要引领国际潮流,而他们确实做到了,形成风格独特的构成主义。德国包豪斯还曾经跟他们取经,不过德国纳粹知道之后,非常生气,说包豪斯已经渗透了苏维埃的红色势力了,因此要赶尽杀绝。不过,前苏联这批信奉共产主义的建筑师,也好运不长,斯大林上台之后,提出了艺术需要和当下苏联的英雄主义一样简单直白,从此建筑被权力挟持,构成主义也就走到了尽头。许多年之后,面对前苏维埃这个前苏联馆的旧址,流淌着共产主义血脉的尼迈耶,这位被流放的巴西人,是否还会想起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在法国世博会时候的那个得意微笑。


解说:

构成主义的建筑乌托邦,如昙花一现。那些美好的时光却永远定格在历史之中。如今在俄国仍有数百座当年遗留的建筑,有相当一部分仍被视为建筑界的瑰宝。时光流转,多年以后,现代主义大师尼迈耶与构成主义大师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的跨时空对话,最终成就了尼迈耶最受欢迎的欧洲项目,法国共产党总部大楼。

这个建筑地基的形状不规则,空间也非常有限,而法共却想把他们的丰碑造得尽可能庞大。尼迈耶告诉他们,藏比露更重要,神龙见首不见尾,比一览无遗更具震撼力。最终,尼迈耶把三分之二的建筑体量都掩藏在地底下,而地面上的建筑则争取到了更多自由呼吸的空间。缓缓的坡道上,除了广场,还有休闲小道和小花园。

外人看来,建筑的主体是一座六层高的办公大楼。在它的面前,还有一座白色的小山包,这是半沉于地下的会议室。一浮一沉,一明一暗,仿佛在与对方窃窃私语。

这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大楼,由5个巨大的柱子支撑,尼迈耶巧妙地把这些柱子隐藏起来,使得整座建筑看起来就像腾空而起,悬浮在一层薄薄的空气之中。

“工人设计师”普鲁佛给大楼设计了玻璃幕墙,由324片玻璃拼成,接缝细小,这是当年玻璃幕墙结构的成功范例。他们原本计划打造密封式的墙体,然后安装空调。但是,法共高层不想让自己的总部大楼像一个美国人的盒子,必须自然通风,工作在这里的共产党员要能够呼吸到自由清新的空气。因此,最终方案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在玻璃幕墙内嵌入窗户。普鲁佛还给窗户设计了精致的转动手柄。

在办公大楼的后方,尼迈耶改变他的设计词汇,提醒我们他对混凝土的喜爱。这两座粗犷的塔楼,集合了办公大楼所有的垂直交通,圆形塔楼是紧急楼梯通道,另一座梯形体塔楼是电梯和楼梯。尼迈耶将所有垂直交通外置,简化建筑物主体的纵向施工,更使楼层空间布置更加灵活,容易符合未来的需求。

但是,这座办公楼刚建好,地下工程还来不及竣工时,1972年,由于法共资金短缺,工程被迫停工了。


主持人-4: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整个世界好像都像着了魔一样,各个国家弥漫着一种恐慌的情绪。譬如说,前苏联当时就派兵入侵捷克,教训这个不听话的小弟。而到了法国,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运动,游行示威、罢工等等。戴高乐政府当时就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法国共产党的民众支持率倒是高涨,在1969年的总统大选,法共候选人雅克·杜克罗斯获得21.27%选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但是这些并不能使得法共摆脱经济困境,到了1972年,法国共产党总部大楼被迫停工。多亏有大画家毕加索为首的艺术家慷慨捐赠。又挣扎了五年,建筑工地才重新开工。毕加索可以说是一位忠实的老共产党员了,他的党龄是比尼迈耶还要大一年。1944年10月份他就在法共机关报《人道报》巴黎的办公室,正式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在随后的岁月里,毕加索成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旗手,通过他的画来宣扬共产主义理念。


解说:

法国共产党获得社会各界的捐赠陆续到位。1977年,总部大楼的建设工程再次开工。而最后完工的部分,就是被视为最高机密的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大会议室。

在广场斜坡中央,这个白色的小山包曾经使人产生诸多联想。它简明的色彩,简单的线条,简直令人窒息。简单而赤裸的外貌,却让人想不到它的功能,猜不透它的秘密。

它四周狭窄的天窗让些许阳光得以挤入地下层。从地下入口顺着长长的走廊,才到达这个大会议室。一旦你进入里,就意味着将与世隔绝。这里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以保证这里召开的会议都绝对保密。大门是厚重的,不能徒手打开,完全由液压机来驱动。

在大穹顶下,前面是主席台。一个混凝土悬臂像一个大翅膀,似乎随时都可能飞走。而穹顶尤其壮观,成千上万闪闪发亮的金属板,编织成一个大网,笼罩整个空间。荧光灯管的光透过金属板的反射,均匀且柔和地扩散到这个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其实,这些金属板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解决了音响效果问题。

这个曾经最秘密的角落,如今都袒露在阳光之下,游客来去自如。恍惚之间,犹如让我们来到了尼迈耶在巴西设计的教堂建筑。


P3


主持人-5:

今年的盛夏,足足一个月的时间,电视上尽是巴西世界杯的画面,无论是哪档节目好像都跟这个事连上关系了,我们也好奇巴西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秘的国度,或许透过巴西人可以更了解巴西,或许人们从内马尔来看巴西,或者是从罗塞夫眼中的巴西来理解巴西,我们就倾向于从尼迈耶的眼光来看巴西。他曾经有一首这么样的小诗,大家可能很熟悉,他说:吸引我的不是直角,也不是僵硬、不可弯曲的由人创造的直线,吸引我的那是自由而性感的曲线。我可以在我的祖国的山峦中找到它,可以在蜿蜒的河流中找到它,可以在大海的波浪中找到它,可以在天空的云彩间找到它,可以在我深爱的女人身体上找到它。看世界杯,我对尼迈耶爱曲线还真的有些体会,譬如说巴西人踢球,并不像上战场,而是上秀场,德国战车是直来直去,讲效率,巴西队不是,巴西那是秀,要漂亮的。再说巴西美女吧,尼迈耶曾经用形式服从功能,这句柯布西耶的名言,改为形式跟着美学走,形式该跟着美女走,跟着女性美走,确实,他在99岁还坚持把女秘书娶回家,可见女人对他的重要性。库哈斯去巴西拜访他的时候,他也把库哈斯带去看自己的曲线造型的建筑;盖里去见他,他也在自己工作室里给他看充满曲线的设计草图,而这个时候,在工作室窗外海滩上,那可是全是美女曲线,穿着比基尼晒太阳的女孩子。


解说:

坐看云卷云舒,一直都是尼迈耶最喜欢的消遣。他说,他看到了教堂、勇士、各种动物和奇妙的事情在云端发生。尼迈耶还在白云朵朵中,找到了自由曲线的灵感。他用适量的曲线,制造出建筑的轻盈感。而性感曲线与厚重混凝土奇妙相遇,又让建筑极具想象力。这些不同寻常的设计词汇为尼迈耶的建筑打上了独特的烙印。

在法国共产党总部大楼,尼迈耶首次采用玻璃材料来呈现曲线。这个大胆的想法,使得这座建筑越显轻盈,给被历史建筑统治天际线的巴黎天空,增添了一道灵动的色彩。玻璃上天空的倒影,也别有韵味。
为了方便人们找到入口,在大楼完工的最后一秒,尼迈耶决定在入口处增加一个白色华盖。顺着入口往下走的台阶,迎接你的,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公共区域,尼迈耶称之为“工人休闲室”。这里是一个敞开的空间,通达这座建筑的各个部分。

“工人休闲室”仅用弧形的墙把空间隔开,作为不同的功能分区。

再往下一层是技术区,餐厅,广阔的走廊、休闲区和会议室。地下建筑共有四层,以往,党员的生活显然非常神秘。
1980年,法国共产党总部大楼竣工,从此成为欧洲最为神秘也是最具盛名的建筑。但是,法共的道路似乎并不平坦。在最近30年间,他们的民众支持率从20%下滑到5%。曾经的第一大党,如今已经成为第四大党。

梦想仍在继续,但有些现实却不得不面对。了为开源节流,法共终于揭开了这座秘密基地的神秘面纱,把办公大楼的其中两层外租给一个电子商务公司,而宽敞的地下室,也成为巴黎名牌时装的走秀场。

一座建筑乌托邦,将以全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那个与梦想有关的故事。


主持人-6:

我总觉得,与其说尼迈耶曾经流亡到了法国,还不如说,那是他命中注定的一次朝圣。因为他从小就与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祖父曾经是巴西最高法院法官,他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挥霍青春,叛逆,人家都大学毕业了,他21岁时才从中学毕业。他还是一个文艺青年,嘴里喷出的都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歌,甚至他79岁的时候,站在普利兹克奖的领奖台上,他还为大家朗诵夏尔·波德莱尔的诗歌,是这样说的:那些意想不到的、不规则的、突然的、令人惊奇的东西是美的核心部分和根本属性。顺着这个逻辑的话,我想尼迈耶大概也是一个足球迷吧,因为足球是圆的,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当然这是题外话了。尼迈耶终究是到了法国,并为法国共产党设计了他最满意的一座建筑。他后来回到巴西,还当过巴西共产党的主席。日本建筑师青木淳就曾经说,“建筑师都是共产主义者”,这句建筑师的自白,真是铿锵有力,但是我更愿意用尼迈耶的一句名言结束今天的节目:“我们必须有梦想,否则一切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