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威尼斯-筑梦253期
P1
解说:北纬45度14分,东经12度18分,地点:意大利亚得里亚海岸。船在长而浅的海岸线航行,得小心避过礁石。1500年前,威尼斯人的逃亡之路就在脚下。地平线上,钟楼开始冒出了尖尖的头,贡多拉也渐渐多了,偶尔还传来古老而庄严的钟声。移步换景之间,如梦如幻,过往的一切如电影蒙太奇般回闪,逃亡与复仇,贪婪与野心,激情与浪漫,一切都诡异地发酵。威尼斯如一袭古老而华丽的袍,一砖一瓦都泛着狡黠的光芒。东西方建筑艺朮在这里水乳交融,这真是一个奇迹。
主持人1:今天我们要带你去威尼斯,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记得吗,你可能语文课里边看过一篇散文叫《威尼斯》,来自朱自清先生的,那这个文中说到威尼斯是一个没有汽车的地方,去到哪儿,你得雇一种摇橹的小船,叫做刚朵拉。这个刚朵拉英文就是Gondola,是威尼斯特有的,有人说它就是威尼斯古老的灵魂。而从朱自清当年到现在,八十多年以来,除了这个船的译名变为贡多拉之外,它可以说这个风情依旧,我们对那的这个情景啊,还是觉得印象那么深刻,那漆得雪亮的黑色船身,然后呢红绒座椅,再配上一位英俊潇洒罗曼蒂克的这个船夫,这样的情景呢不会让人轻易地忘怀的。那今天我们就要带大家去看看这位“海上女王”威尼斯的庐山真面目。
解说: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享誉世界的水乡。它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伴水而生的房屋,这一切就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威尼斯的外形像一只海豚,总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还有177条运河密布其间。它四周到处是浅滩和泥沼,由一道沙堤把亚得利亚海隔开,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解说:五世纪中叶,威尼斯人的祖先为躲避游牧民族的一路烧杀掠夺,开始在这一带定居。这里虽然是完美的避难所,但是生活却异常艰苦,夏天高温潮湿,疟疾蔓延,冬天大雪苍茫,寒风刺骨。这里的土地不宜耕作,早期的移民不得不捕鱼为生。他们临水而居,在水面上搭起了小木屋。为了便于交通,他们开始清理或拓宽河道,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运河网。威尼斯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主持人2:纽约时报曾经说威尼斯是人类建造的世界上地球上最浪漫的地方,最美的地方。而它的历史要从哪里说起呢,那我们要从1500多年前开始说起。其实威尼斯人的祖先是为了躲避匈奴人的追杀,才逃到了这一片荒无人烟的小岛。据说当年为了建造房子,他们把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都砍光了,甚至还从俄罗斯运来一些树木,这些森林干嘛呢,用来做地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脚下的土地,半海半陆,很松软,你说要建房子吧,那必须要先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着一个,再铺上木板,然后再盖房子。所以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就说威尼斯水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而这些木头呢,水泡千年不烂。考古学家在挖掘马可•波罗故居的时候,挖出的木头就坚硬如铁,后来是出了水见了氧之后才开始腐烂。
解说:经过几个世纪的苦心经营,威尼斯人已经羽翼渐丰。他们从渔民转变为商人,还拥有出色的水手和海军。公元803年,威尼斯共和国正式独立,脱离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在这个时期,威尼斯人建造了一座自己的宫殿,总督府。这里是威尼斯的行政中心,也是总督的宫殿。一千多年来,经过多次重修和扩建,它颠覆了传统的建筑艺朮,东西合璧,既融合了罗马建筑的庄重和哥特风格的轻盈,甚至还带有伊斯兰建筑的风味。
解说:在轻盈精巧的镂花拱顶之上,是总督府结实沉重的上层建筑。远远望去,出人意料,整座宫殿给人上下颠倒的错觉。在这里,建筑仿佛是一幅随意拼贴的图画,一切都是偶然的相遇。实际上,连总督的选举结果都是纯粹的偶合,堪称全世界最复杂的选举程序使得政客们无法暗箱操作。因此,选举厅也称之为抓阄厅。
解说:总督府极尽奢华。在宫殿里,总督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不过,他拥有一切,却没有个人自由。总督写的每一封信,包括写给他老婆孩子的,都要经过严格审查。总督还接受全民监督。遍布整个宫殿都是这种狮子嘴信箱,任何人都可以举报总督所犯下的罪过。这间屋子里陈列着历届总督的画像,其中有一幅被黑布遮盖了。因为这位总督企图推翻共和制度而称帝,因此被送上了断头台。不过,大多数总督都勤政亲民,连饮水问题都是头等大事。
主持人3:说到美丽的威尼斯,我们要说一些水城的水问题。因为在海岛上生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饮水问题。在几年前,威尼斯才刚刚告别这个瓶装水,重新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而这些自来水则是来自威尼斯地底下的深层含水层。其实在威尼斯,自来水被戏称为市长之水,常常带有讽刺的意味,为什么呢,因为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一系列的安全供水恐慌事件,然后在这个之后,人们开始不信任政府了。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喝瓶装水就逐渐成为威尼斯人的流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质量提高的标志,甚至是一种格调,或是品味的象征。那么在更早之前,自来水和瓶装水都没有的时候,威尼斯人又怎样取得淡水呢?
解说:总督府内院的中间到现在都还有两口豪华的青铜蓄水井,里面曾经盛过全威尼斯最好的水。过往的每天都有很多妇女前来总督府汲水,然后带着这些井水跑到很远的街区去兜售。其实,每家每户的庭院里都有用来收集雨水的水井。雨水经过沙子过滤,流入地底下巨大的水箱里。而这些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那么,解决迫切的生存问题之后,威尼斯人有是如何建设他们的家园呢?
P2
解说:9世纪初,威尼斯共和国独立。威尼斯人拥有了自己的世俗领袖,同时也期盼着一位圣人的到来。828年,两位威尼斯商人成功从埃及偷回圣马可的遗骨。次年,威尼斯人建造了一座教堂来安置这位圣人。从此圣马可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而他的坐骑,一头长翅膀的狮子,则成为威尼斯的象征。
解说:圣马可教堂位于圣马可广场东面,与总督府毗邻,曾是总督的私人教堂,也是中世纪欧洲最大最奢华的教堂之一。经过多次重修,教堂融合了东西方多种建筑艺朮。教堂主体为拜占庭风格,正面有五座棱拱形罗马式大门,上端覆盖着五个拜占庭式圆顶,还装饰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以及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
解说:教堂的内部金碧辉煌,故又称为金色大教堂。从地板、墙壁到天花板上,都是覆盖金箔、极其细致的镶嵌画。教堂内殿的后方是最神圣的黄金祭坛,祭坛之下是圣马可的坟墓。而祭坛后方则是黄金围屏,屏面上有80多幅描绘耶稣、圣母、圣徒马可行事的瓷片,在这个围屏上,装饰着2500多颗钻石、红绿宝石和紫水晶等珠宝。
解说:1075年,总督宣布,所有从海外返回的船只都必须缴交一件珍贵的礼物,用来装饰圣马可之家。从此圣马可教堂成为了威尼斯最大的分赃地,往后数百年扩张历程中,无数战利品被源源不断送回这里。随着圣马可教堂日益奢华,威尼斯也迎来了鼎盛时期,威尼斯商人的名声也远播世界的各个角落。
主持人4:现在很多朋友喜欢旅游,但是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你要是真正要了解威尼斯,其实你还得做一些功课,譬如说你可以读一本叫作《威尼斯》,是珍•莫里斯写的。你会发现里边有很多有趣的一些资料,譬如说,她说吧19世纪的时候在威尼斯,如果你抓到小偷,然后你把他拉到警察局,小偷不但不会受罚,他甚至还可以带走一部分他偷的赃物。不可思议吧?其实你会说,怎么可能有这种法律呢,这不是鼓励小偷吗?但是威尼斯人的态度就是鼓励什么呢,鼓励一种机智、灵敏,这就是威尼斯人。珍•莫里斯还发现了就是威尼斯人其实非常多愁善感,而且挺仗义的。这个故事可能说明白他们是什么意思。譬如说他们听说有人过世了,然后呢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一个陌生人,但是他们也会莫名其妙地忧伤起来,甚至哭泣,而且有一种过度的忧郁感。又譬如说看到两个年轻人打架,其中一个打输了,边哭边展示自己的伤口,那么围观的这些群众还会默默地围着他,想要保护他。
解说: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威尼斯人生于水,困于水,水琢磨不透的特性逐渐融入了他们的性格。从威尼斯人避难于蚊虫出没的弹丸之地起,他们身上就种下了海盗的基因,为了生存,注定他们漂泊一生,四处冒险。
解说:公元1295年,马可•波罗结束了24年的旅程衣锦还乡。随后,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在宴会上,马可•波罗展示了多年积累的珍宝,并向朋友描绘了天堂般的东方世界。马可•波罗不仅给威尼斯带回了金银珠宝,更重要的是带回了未知世界的知识和智慧。
解说:马可•波罗只是成千上万的威尼斯商人中一员。每个家族都有冒险家,他们也常常被后人塑成雕像,供奉于家族大宅之中。实际上,沿河而建的每一座豪宅都是一个家族企业的总部,房子就是他们财富和实力的象征。这座黄金之屋就是其中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朮品,它建于1420年,主人是当时威尼斯最显赫的家族。当它建成时,房屋的表面都被闪耀的金箔所覆盖。
解说:每一栋豪宅都是一个家族的领地,每个领地之间则由桥梁相连。唐代诗人杜荀鹤,有一首描写东方水乡的诗句,用在威尼斯也特别的贴切。“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主持人5:俗话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而水城威尼斯的桥实在是太多了,竟然有四百多座,而且这些桥千姿百态,风格各异。有的如游龙,有的似飞虹,有的庄重,有的小巧。而最有名的是一座叫叹息桥。叹息桥是建于1600年左右吧,它连结着总督府和旁边的地牢,所以以前这里是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有一个故事就是说,有一名死囚走过这座桥的时候,很不幸,他透过桥上小小的一个口子吧,看到了前任女友拥抱着新情人,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地深深叹息,然后就拜拜了。叹息桥就因此而得名。但是你说,说起来也奇怪,原本是一座让人很伤感的拱桥,但是逐步就演化为一个浪漫的场所,见证爱情的地方。据说只要在桥下拥吻,爱情就能天长地久。所以当今无数情侣,都来到这里Kiss,上演上这个一幕幕的海誓山盟。
解说:叹息桥是一座拱廊桥,造型属于早期巴洛克式风格,装饰非常精致,整座桥就像一座密不透风的房屋。如果说,叹息桥透露了威尼斯人几分浪漫的情调,而位于市中心的里亚托桥则把威尼斯人的本性暴露无遗。这座桥竟然被设计成了商业街。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上中部建有厅阁,两侧则店铺林立。这座桥是威尼斯的象征。每天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既可从桥上眺望运河,又可在两侧的商店购物,完全沉浸在威尼斯气氛之中。
解说:到了十五世纪末,威尼斯的实力达到历史鼎盛,人口达到历史顶峰18万,还拥有三千多艘船船舰。在繁忙的造船厂里,每天可以制造7艘船舰,而在当时的英国,要制造一艘船还需要数月之久。那么,鼎盛之后繁华褪尽,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威尼斯又要迎接多少挑战?
P3
解说:如果你爱他,送他去威尼斯,因为那儿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送他去威尼斯,因为那儿是地狱。这是18世纪威尼斯的真实写照。十五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之后,威尼斯商业的繁华褪尽,巴洛克式建筑却大行其道,骄奢放纵从建筑风格渐渐蔓延到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奢靡的味道弥漫。18世纪中叶,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威尼斯,全城五分之一人口因此丧生,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场瘟疫叫梅毒。
解说:从文艺复兴起,欧洲贵族有一种叫作壮游的传统,他们年轻时到世界各地游学,作为增加社会阅历的成年礼。而在18世纪,英法贵族子弟常常将威尼斯作为壮游的第一站。他们以学习建筑和艺朮之名前来,最终受益却几乎是性启蒙。
解说:红灯区是当时威尼斯的社会核心,就在圣马可广场旁边,坐落着那个时代最时髦的咖啡馆,佛罗莱恩咖啡馆。咖啡馆的装修极具神秘的东方色彩,格局也很特殊,一半是咖啡馆,一把是文学沙龙,名妓和艺朮家常常汇聚于此。楼上是威尼斯传说中最好的妓院,而楼下则是艺朮和色情混合发酵。当时威尼斯有一万两千名妓女,几乎每十个威尼斯人之中就有一个妓女。
解说:年轻富有的欧洲贵族终于见了世面,但是他们仍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富有商业头脑的威尼斯艺朮家嗅到了商机,为他们准备了精美的纪念品,从雕塑到音乐的各类艺朮品都可以买到。威尼斯人见缝插针,从此开拓了艺朮品市场。
主持人6:一般人们去旅游,总会带一些手信。而几乎每个到威尼斯的游客,都会带几个脸谱、或是玻璃制品作为纪念。那玻璃制品有多迷人呢,我现在给大家展示一下,这是威尼斯带回的,这个是一个碗,手工的,你看看,你瞧瞧人家花了多少工夫做这个,然后还有一个这个,大家可能见过,好漂亮啊,是吧,其实威尼斯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玻璃工业中心叫慕拉诺,这里生产的玻璃就叫慕拉诺玻璃,以优美的古典装饰风格,精细的手工制作工艺而闻名,深受游客的喜爱。那为了赚钱,威尼斯很多的日用品商店都转而卖起了面具、玻璃制品等纪念物。这个对威尼斯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当地人看多了就惯了吧,甚至有人就说,我们总不能吃玻璃吧。但是确实,旅游业排挤了其它产业。在威尼斯,除了从事旅游、餐饮等服务类行业,当地人很难找到其它的工作。还有一个有趣的数据跟大家分享一分享,1950年时,这里才有100万游客,而现在每一年都有2000万。旅游业是推高了生活的成本,所以现在很多的市民不得不逃离威尼斯,从1951 到1996年这45年之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从17.4万降到7万。照此趋势的话,你数数,到了2030年威尼斯就不会有本地出生的常住人口了。
解说:如今威尼斯人对过度开发旅游多有诟病,而在当年,正是旅游业拯救了这座水城。1796年,拿破仑给威尼斯共和国画上了句号,把威尼斯洗劫一空。随后,他拱手把威尼斯送给了奥地利。几经辗转,最后威尼斯并入了意大利。而此时的威尼斯人穷困潦倒,房子也年久失修。这时候一群浪漫主义诗人、作家和画家爱上了这座被人遗忘的古城,纷纷来到威尼斯寻找创作灵感和浪漫。伴随着他们的作品,威尼斯的浪漫情怀被广为流传,大大刺激了人们来威尼斯旅游的欲望。1846年,从意大利半岛通往威尼斯的铁路开通,前来威尼斯的游客剧增。正是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威尼斯人的钱袋子又鼓起来了。
解说:如今,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入威尼斯,而威尼斯也开始走向世界。这里是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古老的贡多拉在这里有了新家。经历千年幻化,威尼斯的故事已经成为传奇,这座城市已经活在人们的心中。
主持人7:现在世界各地好多地方都在克隆威尼斯,不仅是它的城市布局、建筑风格,连风土人情也照搬,甚至名字就称为威尼斯。那你想想,这跟主题公园有什么两样呢?其实这座城市逐步变成空城的同时,它更是成为一个传说,一种符号。当我们今天回顾了这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你会觉得很有意思。原本是一群逃难者他们把东西方建筑杂糅了在一起,然后慢慢会演变成它自己的一种风格,最后呢变成了现在世人模仿的对象。其实很有意思,意大利有一个作家叫卡尔维诺,他有一本书叫作《看不见的城市》,里面虚构了一个故事,是这样的,马可•波罗喋喋不休地在跟忽必烈介绍,从威尼斯到元帝国,他所经历的所有的城市,欲望城市,死亡城市,商贸城市,它非常的鲜明,而忽必烈却问他说,那你为什么不说说你的家乡威尼斯?你看马可•波罗怎么回答,他说,我一说出口,威尼斯就不在我心中了,还是不讲的好。但是,我所讲的这么多城市,其实都是威尼斯。所以,我已经记不清威尼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