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天下 圣城之殇:走进耶路撒冷(上集)

 

P1

主持人:最近在以色列有一起跟建筑有关的案子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在圣城耶路撒冷城西部的一座山头,一个由5栋连体高楼组成的楼盘格外惹眼。这个楼盘名叫“圣地”,但是它张扬的外观却和整个城市朴素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直遭到不少质疑和反对,最近经媒体披露,人们才知道,这个楼盘牵扯出一桩腐败案,甚至把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和耶路撒冷前市长都给纠了出来。在这样一座千年圣城头上动土,还用金钱亵渎它的神圣,是不是连老天爷都不答应了?这两周的筑梦天下,我们要去看的,就是这座历经劫难的圣城——耶路撒冷,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它的房子,它的故事。


片花:地中海边的上帝垂怜土地,数十亿虔诚信徒朝圣的地方。它是中东战火纷飞的暴风眼,它带着洗尽铅华的美丽和斜阳中的哀伤,从3000年尘埃中静静走来。不断沦陷,不断复原,被争夺,被守护,它永远不可被征服。筑梦天下,圣城之殇,让我们一同走进耶路撒冷。


解说:耶路撒冷,位于犹地亚山地河谷之中,正当地中海沿岸通向阿拉伯沙漠的要冲,这块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这里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是全世界近20亿教徒心中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解说:在流浪的犹太人眼里,这里是世界的中心,上帝造人之地,也是上帝与亚当及其子孙立约之地。哭墙之上,天使在落泪。


解说:对于基督徒而言,这里是耶稣受难、复活以及升天的地方,也是他审判世人的地方,圣墓的天空,上帝在看。


解说:穆斯林则认为,这里是先知穆罕默德踏石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地,是麦加成为圣城之前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方向,有着世上最美丽的清真寺。


解说:上帝只说了一句:世间之美,耶路撒冷独占九分。于是,三千年来,不同教派、不同政见的人们打破了头只为争夺这块土地。人们把这里当做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归属,梦中的望乡,全是十步一回头的怀念,更值得用生命去争取和捍卫。


解说:而如果你仅仅是一名游客,为寻求心灵的安宁而来,请放下世俗的偏见与凡尘的困扰,用全部身心投入这座屹立千年、阅尽人间烟火的圣域。


解说:究竟是你穿越了时空来见它,还是它穿越了时空来到这个世界?

主持人:在希伯来语中,“耶路撒冷”的意思是和平之城,但是自它建城3000年以来,这地方就没消停过,37次被征服,遭遇数度毁灭,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玩笑。以父之名发起的圣战从未停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誓用生命捍卫着自己的家园,紧张的局势下难免擦枪走火,动不动就爆发暴力冲突,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一直都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而耶路撒冷就是焦点的焦点。这块原本应该是“流着奶与蜜之地”,却浸透了血和泪。这或许并不是上帝的初衷,面对人类,不知道上帝他老人家作何感想。而这一切恩怨情仇,都要从3000年前犹太人建国说起。


解说:在犹太人到来之前,耶路撒冷默默无闻。公元前十一世纪,希伯来首领大卫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以色列王国。而把耶路撒冷真正建成一座名副其实的都城的人,是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


解说:他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建造了一系列城市建筑,并遵照大卫王的遗愿,耗时七年,在莫利亚山上建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圣殿,成为犹太人默记十诫和敬拜上帝耶和华的神圣场所,史称第一圣殿。然而这座圣殿只存在于史料和信徒的想象中。


解说:据历史记载,这座圣殿是按照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当时流行的样式建造的,它高踞山巅,坐西朝东,气势雄伟。用料主要是从黎巴嫩运来的香柏木和山中就地开凿的石料。整个建筑呈长方形。外面有一道椭圆形的石头围墙,内建有高大的正殿和几座侧殿。


解说:正殿长约9丈,宽约3丈;殿内分门厅、立厅和圣堂三部分。供奉“摩西十诫”的“约柜”就放在圣殿最里层的圣堂中。殿内的墙壁、天花板、门窗、抱柱、祭器和宫灯都全部涂上一层厚厚的金粉,显得金碧辉煌。圣殿外的院子里,有100个种满莲花的金边水池。


解说:所罗门圣殿的完工,奠定了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中心的神圣地位。金色是神圣和天国的象征,而精美的装饰显示出希伯来人高超的工艺水平。我们过去在节目中介绍过的西班牙埃尔·埃斯科利亚王宫,就被后世奉为“所罗门圣殿的翻版”。据说,二者在建筑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颇为相似。


解说:至于真正的所罗门圣殿是否真的存在过,至今仍然充满了争议,传统认为,所罗门圣殿毁于战火,也有人认为史料所记载的圣殿只是一个深奥的神圣几何学示意。伟大的天才牛顿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来研究不复存在的所罗门圣殿的平面图,试图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线索推测基督第二次降临和世界末日的日期。


解说:神秘的所罗门圣殿为各种探险寻宝故事提供了素材,数千年之后,仍然吸引着人们源源不断的来到这个城市,在臆想中勾勒着它曾经的奢华与雄浑。


解说:传说中的所罗门圣殿究竟遭遇了怎样的浩劫?犹太人又为何会背井离乡,颠沛流离?


P2


主持人:在埃及古都底比斯遗址卡纳克神庙的南墙上,镌刻着一段铭文,记录了公元前926年,埃及王舍沙克攻占了耶路撒冷,洗劫了所罗门圣殿和宫内的宝物。这段记事与《圣经》的记载完全相符。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飞扬跋扈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耶路撒冷,灭了犹太王国,将所罗门圣殿付之一炬,并俘获了大批犹太人当奴隶,驱使他们建造了美轮美奂的巴比伦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从此,犹太人结束了在这块土地上的立国史,更多的人涌入这座城市,耶路撒冷城头不断变幻大王旗。但对于犹太人而言,背井离乡之日,便是踏上归途之时。


解说:也许正是因为民族的命运多舛,才让犹太人对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此的眷恋。此后的数百年里,犹太人不断重建着不复存在的所罗门圣殿,最后一次是由希律二世下令重建的,史称“第二圣殿”,但最终还是被入侵的罗马人所毁,只留下残垣断壁,控诉着侵略者的铁蹄。


解说:这段残壁至今屹立于耶路撒冷城内的莫里亚山上。莫利亚山是犹太教圣山,它的故事与犹太人的祖先、先知亚伯拉罕有关。一天,耶和华突然来到亚伯拉罕家,命令他杀死自己的儿子以撒向天献祭。


解说:笃信上帝的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带着孩子和祭具到莫利亚山上去行祭。正准备动刀时,天使出现并制止了亚伯拉罕,道明这是上帝对他的考验。从此,上帝便授命亚伯拉罕为世上的代理人,并预言:他的后代,也就是犹太人将在这片土地上衍滋昌盛。


解说:然而,灾难并没有因此放过耶路撒冷。公元一世纪前后,罗马皇帝三次远征耶路撒冷,在此建立了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宣布永远放逐犹太人。


解说:当穷凶极恶的罗马入侵者焚烧圣城时,六位天使从天而降,坐在圣殿墙上哭泣,泪水渗入石缝,使这段墙更加坚固。千百年来,从世界各地前来朝圣的犹太人,都在墙边追忆先人,常常掩面痛哭,因此,它有着一个让人心碎的名字——哭墙。


主持人:沿着哭墙行走,常常会看到在哭墙下拍婚照的新人。在每一次犹太人婚礼上,人们都会朗诵这样的诗句:“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虽然耶路撒冷战火不断,但哭墙屹立了几千年不倒。犹太教徒坚信,耶和华并没有抛弃耶路撒冷,大卫王仍在守护着他们。所以,每逢安息日,尤其在逾越节、新年和赎罪日,犹太教徒便云集“哭墙”,举行宗教仪式,忏悔祈祷。对于一个历尽苦难的民族来说,这面墙便是他们所有的记忆和全部的寄托,它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心中最后的堤坝,它是现实与过去唯一的联系,比完整的圣殿更夺人心魄。


解说:据说,无论你身处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寄出一封注明“上帝收”的信,这封信十有八九会被送到耶路撒冷,因为那里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每年,耶路撒冷邮局都会收到两三千封寄给上帝的信件。甚至,还有传真。这些写满了祈祷的小纸条塞满了哭墙所有能够得到的缝隙。


解说:哭墙长约52米,高19米,由27层巨大的大理石块砌成。仰望巨石,很难想象,数千年前的古人是怎样造出一座如此恢弘的宫殿。哭墙下犹太人做礼拜的情景,已成为耶路撒冷的一大景观。哭墙前有一道铁栏杆将广场隔为两半,男女教民分开祈祷,男左女右。


Pink Floyd《the wall》

(史上著名的墙:长城、柏林墙、三八墙、巴以隔离墙、越战墙、巴黎公社墙、巴黎爱墙、骷髅墙)

(温馨小提示:2014年7月27日周日凤凰卫视资讯台推出《墙的故事》,专门为您介绍各种墙)


解说: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墙,有的是防御工事,从空间上将你我隔开千里;有的是纪念碑,从时间上将过去与未来划清界限。人人都喜欢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分离总是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哭墙之上,上帝怜悯众生;哭墙之下,冲突一触即发。


解说:对于虔诚的犹太人来说,不管身在何方,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来到哭墙前,在自己的上帝面前,无所顾忌的放声大哭,并坚定信仰,使自己能够承受更多更大的苦难。而能死在耶路撒冷便是赎罪的保证。


解说:犹太人从《旧约》得知,先知们所预言的弥赛亚将最终出现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那时候所有的民族都将融为一体。为了尽可能的接近实现这一预言,世界各地虔诚的犹太教徒都梦想着死后能安葬在锡安山旁的墓地里,与大卫王一起守护这座城市。


主持人:公元73年4月15日,死海边距离耶路撒冷不远的马萨达要塞,960个犹太起义者与上万罗马大军抗争到最后,决定集体自杀。殉难前夕,起义领袖说:“当我们从容就义时,仍然是自由人!”后来,以色列军队的新兵都要到这座城堡进行入伍宣誓,誓言中有一句:“马萨达再也不会被攻陷。”犹太人的快意生死,就源自于他们坚定的信仰,这也就不难理解这么多年来,以色列人为什么会如此执着于耶路撒冷这座城。但当时罗马人还是将十字架插上了耶路撒冷的城头,因为在基督徒的心里,耶路撒冷也是他们的圣地。以父之名,战争在所难免,下节回来接着说。


P3


主持人:获得第24届耶路撒冷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部小说,名字叫做《世界的尽头与冷酷仙境》,这个题目用来形容耶路撒冷的气质,似乎是再合适不过了。在2000年前的罗马人眼里,耶路撒冷便是欧洲的尽头,哭墙便是欧亚的分界线。根据《新约•启示录》的说法,人间的耶路撒冷最终将变成天堂,上帝之子耶稣在耶路撒冷脱胎人形来拯救世界,经历了他在人间最痛苦也是最壮丽的时刻,尤其是被钉死于十字架和死后的复活。罗马皇帝认为,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的圣地,不容许异教徒染指,于是耶路撒冷再次陷入劫难。


解说:每个透着薄雾的清晨,耶路撒冷还在沉睡之中,掌管钥匙的阿拉伯守门人踩着梯子打开古老的门锁,繁琐的程序延续了千年而未有丝毫改变。圣墓教堂在静谧中迎来了这天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是耶稣受难、升天之地,全世界基督教徒朝拜的第一圣地。


解说:圣墓教堂是苦伤道的终点。这条路便是耶稣受难之路。


解说:据《圣经·新约》记载,耶稣于公元元年降生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伯利恒,自称上帝之子,30岁时开始在巴勒斯坦一带广收门徒,传播新教义。他的活动受到罗马帝国统治者及犹太教上层的反对和打击。


解说:当耶稣来到耶路撒冷时,这座城市已经相当雄伟了,当时的耶路撒冷已由罗马帝国所支配,希律王当了古罗马总督彼拉多的傀儡,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把耶路撒冷改造成了壮观的大城市。


解说:由于门徒犹大出卖(最后的晚餐),耶稣在耶路撒冷郊外的客西马尼园被捕。据说,耶稣被罗马总督彼拉多判处死刑后,就是沿着苦伤道一步步艰难地走向耶路撒冷西北部的刑场。


场景模拟:他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步履蹒跚,不断跌倒,又爬起来。他忍受着罗马士兵的鞭笞和无知民众的嘲笑,边走边为他们祈祷。


解说:伸延一段路程之后,苦伤道隐于一个东方集市中,这儿不但能看到来朝拜的信徒,还能看到不少商人,耶路撒冷向来如此。苦伤道两边的各店铺里,卖的是东方风味食品和异地香料等,还有全世界所有圣地都无法摆脱的庸俗艺术品。


解说:苦伤道实际并不长,全程共有14站,最后5站在圣墓大教堂内。

主持人:有人说犹太教是所有拜上帝教信仰的最早群体,耶稣本人也是一个犹太人。但是基督教徒们却把耶稣之死归咎于犹太人,此后一千多年中,对犹太人的敌视遍布西方世界,犹太人甚至面临被赶尽杀绝。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就屹立在这座三教合一的圣城里,默默地诉说着千年来的恩怨。那些被奉为经典的经文中所描绘的大同世界,与纷争的现实世界似乎永远都那么的远。而耶路撒冷,本身就是一座充满了矛盾的城市。


解说:两千年前,耶稣在这里被钉在十字架上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两千年后,骷髅地仍然看的见当年矗立着十字架的洞口,教徒们俯身亲吻着曾经安放耶稣遗体的膏油石上。这里便是全世界基督教徒朝圣的第一圣地——圣墓教堂。


解说:据《圣经》记载,耶稣死后三天复活,四十天升天。公元四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巡游耶路撒冷时,便在耶稣墓地修建了一座罗马式长方形的教堂,工程历时9年。


解说:然而,圣墓教堂先后被占领耶路撒冷的波斯人和埃及人所摧毁,直到12世纪十字军东征之后才得以重建。经过数百年发展,圣墓教堂已经成为一个教堂群,覆盖整个圣地,把圣墓和受难地都罩在一个屋顶下。

解说:古罗马建筑风格在圣墓教堂清晰可辨,特别是拱和穹顶的应用,工程技术上较希腊建筑的柱梁体系有了质的飞跃,使其大跨度的建筑空间成为可能。


解说:与后来中世纪哥特式教堂追求采光充足的效果不同,圣墓教堂厚重的承重墙并没有大面积的采光窗,因而缺少自然光的射入,整个教堂显得昏暗无比。殿堂内部只亮着一些油灯和蜡烛,凝重而深遂,让人想起《圣经》上的一句话:上帝把光明留给人间,自己躲在黑暗里。

解说:每年从耶稣受难日的星期五直到复活节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都要抬着庞大的十字架,循着耶稣“受难之路”,一直走到圣墓大教堂,感受耶稣为人类所蒙受的苦难。


解说:至少有六个不同派系的基督教教会,都以一种复杂的权力制度共享圣墓教堂。多少年来,各教派对复活节的日期各执一词,各自举行自己的仪式,把个圣城闹得不亦乐乎。东正教的复活节迟于罗马天主教一星期,当希腊神父在旧城率领东正教徒游行,男人高举圣火,女人悲嚎耶稣死难时,天主教徒却是欢欣鼓舞,在庆祝耶稣的“复活”。


主持人:有人说,耶路撒冷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那些被无数次推倒和重建的建筑,而是千百年来络绎不绝前来朝圣的人潮。当你拥抱尘埃,默诵着那些传世经典来到耶路撒冷,找到与经文中人物、地点一一对应的遗迹,心里又会升腾起怎样的感动呢?耶路撒冷的宿命或许永远都与宗教脱不了干系。在犹太人、罗马人之后,阿拉伯人也在此地确立了伊斯兰教的统治,将耶路撒冷奉为圣城,真主的光芒之下,耶路撒冷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下周筑梦天下,让我们继续解读圣城千年之殇。